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杭州青年运动史馆改陈新开

· 今年全市多了54个民生实事公园

· 首场局长、代表“面对面”来了! 助力杭州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 连续三年筹集专项资金 杭州全面升级儿童关爱与帮扶体系

· “大运河·清风廉路”发布 打造具有杭州鲜明辨识度的廉洁文化示范线路

· 打造“赛”“会”之城 杭州又有新动作

· “智慧”引导 让千万人次平稳有序出行

· 盘点“五一”大杭州各区、县(市)的流量密码

文明播报  
>>更多  

· 杭州多措并举为流动摊点“筑巢安家”

· 找到了!参与环北隧道救援的其中一位热心市民是杭州的老师

· 事发突然!杭州市中心 十多个男人往隧道里冲!

· 杭州20岁姑娘坠入钱塘江 一个身影突然冲了过来

· 火上热搜!杭州西湖边的这群人太能拉好感了

· 六七点就有人去拍照!杭州这个“绿野秘境”火了

· “西小服”持证上岗 它的目标是提供更好的服务

· 异乡人在杭州自掏腰包发起“重阳宴” 一碗吃了23年的敬老长寿面温暖延续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文明故事
西湖荷花老爸: 只为那抹“亚运红”
杭州文明网     2023-07-28 10:56:00
 稿源: 杭州日报
 编辑: 程慧雨

  

  

  

  

  图片由西湖景区提供

  

  凌晨四点的西湖,万籁俱寂,偶有水鸟从水面上掠过,划破了清晨的平静。

  几艘小船从远处驶来,穿过桥洞,转向了北山街区域的荷塘。陈来弟和徒弟们一天的工作,就从这里开始。

  只见他划着菱桶,钻入层层叠叠的荷叶林中,偶尔荷叶晃动,才能从缝隙中找寻到他的踪迹。

  在这小小的菱桶中,他与荷花相伴已44年。如今,西湖荷花盛景年年都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而陈来弟也成了大家眼中的“西湖荷花老爸”——这150亩荷田当之无愧的“掌门人”。

  这个月,陈来弟正式退休。但为了保障亚运西湖荷花景观,他“退而不休”,选择了继续坚守。在他的带领下,年轻的弟子们接过了西湖荷花养护的接力棒,深耕传承创新,为西湖生态之窗,描绘下了更诗意的未来。

  为了映日荷花九月红

  从去年开始,陈来弟就在忙活退休前最后一件大事——西湖亚运荷花景观的保障工作。

  往年,一般到了8月中下旬,西湖荷花会逐渐枯萎。这么美的荷花,能不能让中外游客看到,成为亚运会期间的一道靓丽风景?

  陈来弟与自己的大徒弟俞阳洋早就计划了起来。

  “我们提前培育了一批纯种的西湖红莲,这批荷花花色艳丽,叶片肥大,是西湖荷花标志性的品种。800多盆已经全部补种下去,会比现有荷区里的荷花开花晚一些,也能延长一些观赏时间。”陈来弟将很多事情放手给年轻人去做,同时将多年积累的经验形成一套方案,用于亚运荷花景观的实操。

  作为陈来弟的大弟子,这个月,俞阳洋正式接下了管理西湖荷区的接力棒,保障好亚运荷花景观成了他目前的首要任务。

  “补种工作已经结束,后期梳理荷区工作也是非常重要。通过专业判断,我们将采用控高、清理腐坏叶片等方式,来促进荷花的二次发育,延缓开花时间。”

  虽然徒儿们都已经上手,但操心的陈来弟还是放不下心。他延迟了退休时间,每天还是一大早就来西湖边,察看荷花们的生长情况。

  “荷花花期需要看天气,只要保持高温晴热、少下雨,就能开的时间长。希望能够尽我们的一切努力,让杭州亚运会的游客,能见到属于西湖盛夏的专属美景。”在西湖边工作了44年,陈来弟看过西湖拆掉围墙,经历过西湖综保工程,见证过西湖申遗与G20杭州峰会,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也想为杭州亚运会贡献一分力。

  “站好最后一班岗。”陈来弟笑笑说道。在他身后,满湖的荷花在风中摇曳,翩翩起舞,似乎也在点头,回应他的心意。

  一遇荷花“误”终身

  “谁能想到这个工作一做就是一辈子呢。”望向面前这片看过千万次的荷塘,陈来弟发出了一声感叹。从17岁初入西湖荷塘,几十年的光阴转瞬即逝,他大部分人生就泡在这荷塘里,与荷花为偶,与湖水为伴,守护西湖150余亩荷田。

  “那个时候刚参加工作,刚来干了几天就腰酸背痛,觉得太苦了。后来很多和我一起进来的人都走了,当时我就在想,要不再坚持一下,再熬一下。每次心里叫苦,但到了夏天又被这美得不像话的荷花迷住了,觉得好像付出也很值得,几十年不知不觉就干下来了。”

  荷花花开一季,但养护却需要365天不停歇。冬季修护围栏、收割残荷;春季清塘种植荷花;初夏翻植盆摘和拔鞭补种,4月到9月全面看护。养荷人几乎一年四季都要泡在水里,踩在泥里。

  “干活必须要长袖长裤、戴手套,夏天和冬天特别难熬,不是暴晒暴热,整个人在蒸笼,就是天寒地冻,手脚哆嗦。”一边聊着,陈来弟一边熟练地伸出手掐掉面前过密的荷叶,再一片片叠好放入菱桶之中。只见荷叶在他的手指间一片片翻飞,显得特别听话,不一会儿菱桶里就堆起了一座荷叶“小山”。

  “这几天温度高光照强,是荷花养护的关键时间,一定要看护得勤,这样荷花有充足的养分才会一茬一茬地长出来,让景观更加好看,维持时间更长。”

  荷塘里的磨炼与传承

  9年前,刚刚从大学毕业的俞阳洋来到了西湖荷花养护班报到。学习园林的他本来以为在工作岗位可以得心应手,可万万没想到,到了养护队首先要学的“驾驶”技能,就对他亮起了红灯。

  “刚来的时候我就是跟着来弟师父,很新奇啊,觉得能去西湖里养荷花很好玩,但没想到这简直就是一个全能工种,什么都要会。”

  拦网,自己做;竹梭,自己雕;竹片,自己劈。那时候的荷花养护队,就如同是一个热闹的手工艺工作室。

  “我们都是一老一小为搭档,第一年不能下水,要先学习开船,电瓶船、菱桶、手划船,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交通工具,每一方面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成为‘老司机’。”

  对于所有新队员来说,菱桶无疑是最难的,但这也是与荷花“亲密接触”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首先就是平衡难,人坐在桶里,要去清理荷区,稍不留神就容易翻身,我们那个时候就互相比拼,看看谁一年菱桶翻身的次数最少。”

  为了让这150余亩的荷田后继有人,陈来弟与老队员对年轻人们倾心培养。“我们这个行当,只有埋头苦干,认真去学,没有一点点捷径可言。”陈来弟每天都在荷塘里设考场,提高弟子们的实战能力。“我在水里捞一条荷花的根茎上来,问他们这是被大鱼咬断的还是自然腐烂的,这其实非常考验对荷花养护的了解和实践功底,要沉下去、动起来,才能提高判断准确度,加深对这片荷塘的了解。”

  打500张荷叶、摘300个莲蓬……在一次次完成任务与互相比拼中,年轻养荷人对这片荷区的感情,也在一点点萌芽。对于大家来说,老前辈陈来弟无疑也是带着队员们不断精益求精的领头人。

  “我师父他似乎就是为西湖荷花而生的,每天不到荷区看一看,都会觉得难受。他对于荷花养护的细致与专注,真的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计付出与回报。”如今回忆起那段下塘磨炼的时光,俞阳洋很是难忘,那些辛苦也都转化为了实战经验。

  “荷”护西湖生物多样性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目前,西湖共有24块荷区,共150余亩。西湖红莲、建德红莲、玄武湖红莲、黄舞妃……各色各样的荷花分布在孤山、北山街、断桥、曲院风荷等区域,成为西湖沿线一道道生动绚丽的风景线。

  随着陈来弟退休,年轻一代养荷人也正式崭露头角,将创新思维与老手艺相结合,赋予了西湖荷区更多灵感与亮点。

  “对于荷花养护来说,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就是老一代的手艺传承,所有创新都不能跳脱这积累下来的养护技术。在此基础之上,我们也会做一些管理与工艺上的更新,比如现在荷区的曲线美化上,更加注重美感,让荷区的边缘曲线更应景,更灵动。”俞阳洋说。

  今年4月底,西湖西泠桥边荷区新一代的鸳鸯桥正式搭建完毕。这也是西湖荷花养护队连续8年,为西湖鸳鸯宝宝搭建爱心桥。这座小桥,代表了西湖的温暖,同时也让荷花养护队的年轻人们对于自己这份职业,有了更多的认识。

  “以前我们感觉自己的工作就是养护好荷花,但现在,我们更想守护好这片万千生灵的美好栖息地。”俞阳洋回忆起自己刚工作的第二年,师父陈来弟带着他们一起商讨如何制作鸳鸯桥的场景。这也是第一次,他们的任务对象不是荷花,而是小鸳鸯。现在,这个爱心鸳鸯桥已经更新了好几代,从木板、竹子再到棕榈叶、无纺布,变得更加适合小鸳鸯行走。

  常年在湖上,队员们都发现,越来越多的水鸟来到西湖安家做客。斑嘴鸭、黑水鸡、白鹭、夜鹭、普通翠鸟等留鸟在不经意之间就能观赏到,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保护动物也频频出现。在西湖水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丰富,湖光山色,生机盎然。

  “这些年,西湖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观念也在不断提高和转变,以后徒儿们要管的也不只是荷花了,这片湖山,都需要他们来守护。”陈来弟说。

  傍晚时分,西湖边晚霞夕照,碎金洒满湖面。水鸟在西湖水面上嬉戏,一旁是开得正热烈的红莲,荷叶田田在风中沉醉。每每看到这如画美景,这群西湖养荷人都觉得,所有心血与付出,这都是最好的回报。

  城市眼·锐评

  “小人物” 也可以是大侠

  陈浩

  一个小人物,凭着人性中的善良、执着,硬生生活成了《雪山飞狐》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平阿四本是一个客栈小二,机缘巧合下,结识了大侠胡一刀。胡一刀夫妇死后,平阿四断了一条胳膊,救下了刚出生的小胡斐,并将其培养成为“雪山飞狐”大侠,以报胡大侠当年的恩情。

  胡斐是金庸这部小说中的主角,可以说,没有平阿四,就没有胡斐,就没有整部小说的来龙去脉和情节的跌宕起伏。他不是主角,但举足轻重,且不可或缺。

  在西湖里种了一辈子荷花的陈来弟也是如此。一个普通人,有着与平阿四一样普通的名字,但44年的种荷经历,让他早已融为西湖的一部分。世人皆知西湖荷花美,有谁知道背后的艰辛和坚持。以陈来弟为代表的西湖养荷人,从古至今,从过去到未来,一棒接着一棒,为了市民、为了游客,为了向世间呈现更美的西湖,一生只做一件事。

  平阿四不会武功,但一身肝胆不妨碍我们称他一声“大侠”。大侠不一定非要武功盖世,替天行道,也可以是知难而进、持之以恒、不言甘苦、不求回报。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陈来弟文化并不高,也不太善言辞,但人们都称他为“荷花掌门人”;在亚运会这本“大书”中,他远远不是主角,但他不可或缺,他是让亚运这本“书”更精彩的“养荷大侠”。

  大背景下的小人物,也可以很伟大。新时代里的普通人,也会被人民所记住。

  因为任何一个时代和领域,都是一种“江湖”,而每一个“江湖”,都需要“大侠”。(记者 俞倩 文 记者 李忠 摄)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