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世界读书日 在阅读中感受美好

· 每户1.6万元的标准!杭州将有350户家庭可免费改善居室

· 杭州通过 “国家节水型城市”省级复查

· 杭州用梦幻联动推动文旅破圈

· 杭州举办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 “圈”出百姓幸福生活——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的杭州新实践

· 铂金奖!杭州花境作品荣获2024上海(国际)花展最高奖

· 让市民享受更丰富的“公园20分钟” 杭州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至2035年)出炉

文明播报  
>>更多  

· 老师脚骨折坚持“站”讲台 师生轮流“护送”上下课

· 西湖景区垃圾分类主题巴士“上线”了

· 一边是倾力寻找 一边是真诚感谢 清卫员翻遍18个垃圾桶只为帮学生这个忙

· 23年前写下“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浙大女生已成为优秀企业家

· 地铁1号线到站 乘客都不下车 全在等……

· “杭州太让人有安全感了” 地铁站这一幕引来网友感叹

· 看“隐藏的战争”传承红色精神

· “掰开揉碎”让镇村干部听得懂有收获 临安“聚红星”宣传团“声”入人心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文明故事
一份特殊的亲情已经自然萌芽
杭州文明网     2017-09-21 11:17:19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高婷婷

  男孩母亲来信了 她亲切地称呼许艾菲“小妹”

  “双盲原则”下,善意与感恩透过笔尖辗转传递

   

  许艾菲手写的回信。图片来源:杭州日报

  “信终于来了!”昨天下午,许艾菲从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主任季云松手中接过一封信后,欣喜异常。

  这封信来自天津,是受捐男孩的妈妈亲笔写的,由运送许艾菲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带回杭州,交到了省红十字会,最后才由季云松转交到许艾菲本人手中。

  “目前为止,许艾菲与男孩一家都不知道对方的具体情况。”季云松说,这种“双盲原则”是国际惯例,“主要是为了避免影响彼此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保证捐献应当秉持的‘自愿、无偿’原则。”

  尽管不能直接与男孩沟通,许艾菲对于转交书信这种形式还是相当理解的——至少,她可以用这种方式继续鼓励男孩。

  一句“小妹”,勾勒出一份特殊的亲情

  男孩母亲的信并不长,总共500多字,在一张横线稿纸上写成。信的字迹谈不上漂亮,但每个字都写得很清楚,字间距颇为均匀,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写信人是在用心下笔。

  这不是一封标准格式的信件,更像是一篇朴素的散文。男孩母亲给信取了一个直白的标题——《给救命恩人的一封信》,并且没有特意写抬头,而是以“小妹”称呼许艾菲,直接开始了正文。

  男孩母亲告诉许艾菲,她的儿子很懂事,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本来应该上高一了,可就在今年年初寒假结束前,孩子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孩子毕竟才15岁,还有很多事、很长的路和美好的前途等着他……”男孩母亲在信中写道。

  男孩是家中独子,由于男孩母亲身体状况不好,不能再生育,所以一家人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了男孩的身上。听说有人和孩子配型成功,一家人高兴极了,觉得孩子有救了。“这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吧,也是孩子和你有缘分。”男孩母亲说,“是你救了我的孩子,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我很想认识你,小妹……”

  男孩母亲说,她有“很多很多话”想对许艾菲说,但她觉得光靠书写代表不了她的谢意。在信中,她写下这样一句实在却无比动情的话:“以后他的身体里就流淌着你的血了,(你对他而言,)比我们父母还要亲……”

  “看得出来,这是一户非常朴实的人家。”许艾菲读完信后说,收到回信,她很感动,“但我更期待见面时更多的感动。”

  这对特殊血缘的姐弟未来或能见上一面

  男孩母亲之所以会写信给许艾菲,是因为与造血干细胞一同送到天津的,还有一封许艾菲写给男孩的亲笔信。

  “9月8日到医院那天,我就特别想写一封信给那个男孩,我想好好鼓励他,为他加油,给他更多信心。”许艾菲说,于是,她开始用手机备忘录写信,“想起一点就马上记录下来,然后琢磨用词,揣摩语气,删删改改,花了4天时间,最后在纸上抄录下来。”

  这封信不仅男孩和家人看到了,网友们也都看到了,因为许艾菲将它和自己的捐献经历一起发到了微博上。清秀的字迹、真诚的言语、自然流露的关切之情,这封信感动了无数网友。“人美字美心更美”,因为这封信,许艾菲被网友称为“最美女孩”。

  如今收到了男孩母亲的回信,许艾菲觉得,有必要保持这样的双向沟通。昨天下午4点左右,她又拿起笔,给男孩写了一封极简短的信:“我有好多话想对你说,但眼下最重要的是你赶快康复。我答应你,姐姐一定会来找你。”4行字,许艾菲表达了两层意思:其一,她一直关心着男孩的康复情况;其二,她承诺一定会和男孩见一面。

  那么,在“双盲原则”下,这对有着特殊血缘的姐弟能够相见吗?

  可能性还是有的。季云松说,男孩康复以后,在双方互不干涉、不对彼此生活造成影响的前提下,管理机构经过适当的评估程序,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双方见面。

  “现在我对见面没有太多奢望。”昨晚8点10分,当记者告知有可能与男孩见面时,电话那头的许艾菲已经哈欠连天——最近,她连续接受媒体采访,并参加了不少社会公益活动,身体比较疲惫,“我现在只希望他能快点康复,这才是最要紧的。”

  (杭州日报 通讯员 陶一二 记者 熊艳)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