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免费、半价!杭州推出超170项文旅惠民活动

· 为乡村"十路人才""开路"!杭州发布行动计划

· 覆盖全杭州!这些场馆将免费开放!预约攻略来了

· 第四届杭州市民日 6大板块11场活动带你感受“杭州Feel”

· 杭州的“幸福密码”写在每个人脸上

· 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名单出炉 杭州这些集体和个人获表彰

· 杭州深耕“大平安” 铸就幸福之城

· 新一届“杭州数字工匠”出炉

文明播报  
>>更多  

· 杭州多措并举为流动摊点“筑巢安家”

· 异乡人在杭州自掏腰包发起“重阳宴” 一碗吃了23年的敬老长寿面温暖延续

· 西湖景区垃圾分类主题巴士“上线”了

· 老师脚骨折坚持“站”讲台 师生轮流“护送”上下课

· 一边是倾力寻找 一边是真诚感谢 清卫员翻遍18个垃圾桶只为帮学生这个忙

· 23年前写下“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浙大女生已成为优秀企业家

· 地铁1号线到站 乘客都不下车 全在等……

· “杭州太让人有安全感了” 地铁站这一幕引来网友感叹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文明博客圈
我们的团圆年
杭州文明网     2018-02-28 11:51:59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陈俊男

  冯骥才说:“一年中最重要的是春节:旧的一年去了,新一轮生活开始。这时候,人们对生活充满热望。旧的一年里不管有什么灾害和不快,都希望不要再发生,更盼望新一年生活更好。”

  春节是中国人最大的节日。如果说一年的生活是条川流不息的长河,春节就是这条河流中最波澜壮阔的一段。全国人民沉淀下忙碌了一年的心情,放下手中的劳作,不约而同的用各种喜庆的形式去期盼、迎接她的到来。这样的举动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之久,并且可以预见的,她还将继续长久的存续下去。

  关于过年的情结

  世上所有的路,最终都是回家的路。有人说:过年回家,是中国人的一种集体信仰,只有理解“春节情结”的人,才能真正读懂中国;没有经历过春运的人,不足以言人生。每逢春节前夕的神州大地之上,火车、飞机、汽车、轮船乃至摩托车、自行车,但凡能利用的交通工具,统统被返乡的人发挥出了最大功效。前几天看到则新闻,一位在杭州的中年男子,背着9公斤重的行囊,徒步奔跑211公里回家过年,相当于跑了5个全程马拉松,途中的各种艰辛不足为外人所道。这让我深深叹服,“家”在游子心中的分量,让人有了纵使撞了南墙亦不回头的强大魄力。

  除了传统的沿袭,以及对于“家”的极度渴慕,三百六十五个冗长乏味的日子里,过年也成为了中国人一年中能够打破常规的正当契机。平时可能粗茶淡饭,过年却杀猪宰羊、烹鱼煮肉;平时可能足不出户是个宅家族,过年却走家串户、乐不思归;平时可能滴酒不沾,过年却推杯换盏,直到酒酣耳热。诸如此类种种,如此特殊的行为转换,就像使得我们体会到了另一种人生。平庸的似乎不再平庸,颓丧的心中重新燃起希望,迷茫的心中则有了新的方向。这或许是春节赋予我们的最大厚礼,也是中国人为春节魂萦梦牵的最好注脚。

  关于过年的习俗

  自己家里在农历十二月十五以后,就进入了一种非常的状况。打扫房间、清洗衣物、囤办年货。到了年关将近,开始忙着准备过年时需要的饮食用品,往往厨房和冰箱里塞满了各色食材,茶几上堆满了糕点零食小吃,屋檐和窗台下悬满了腊肠、熏肉、鱼干等不易腐败的腌制食品,这应该是家里一年之中食物最富足的时候了。水仙花在屋角散发着幽远清香,大红的对联、福字张扬的贴挂在门上、窗上。

  《荆楚汜》云:“岁暮家家具肴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我小时候常常是一年到头的盼吃年夜饭,倒不是贪吃什么东西,而是因为看到一大家子的人坐在一起热闹,心里就特别快活。依照咱家的惯例,年三十晚上是父亲这边的亲戚们聚餐,到了大年初一就换成是母亲这边的。那个时候,爷爷还在,外婆还在,我们这一辈也还懵懂年少,两边都是上下三代同堂,满室喧闹、其乐融融。记忆中巨大的圆桌上各种菜肴是极尽我想象的丰盛。

  大舅舅一家如今依旧生活在嵊州乡下,前几年春节期间有机会和外公、母亲、小舅舅一起驱车赶回乡下过年。几十年离乡已经在杭州生根的我们已经对家乡有了陌生的距离感。外公只坐在已经翻新了好几遍的自家老院里,静静的看着、听着人群迎来送往,有人来问候寒暄了就间或的回上几句话,思绪仿佛始终是漂着的。我和母亲、舅舅则挨家挨户的去串门拜年,少不了的吃东家、拿西家,去的时候两手空空,回程时拎满了大包小包的土特产。临走前村里亲戚们在宗族祠堂里摆宴席款待我们,用大锅大盘装盛了满桌的鸡鸭鱼肉,一顿下来几乎吃不了十分之一。每个人都友好而和善,那些已经听不懂的乡音和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都是人生里弥足珍贵的回忆。

  回忆幼时,过年又是很令人心跳的事情——可以放鞭炮。色彩缤纷、造型各异的烟花固然受孩子追捧,然而最普通的窜天老鼠、成串的小爆竹、稍大一些的二踢脚、摔炮之类的却因为有其层出不穷的新鲜玩法,因而更受我们青睐。把成串的小爆竹拿剪刀一个个拆剪开,问大人讨几只香烟,跑到房顶上、阳台上,扯出导火线,用香烟点着后以最快的速度往外扔,听着爆竹在半空中一声声炸响,带来心理上满满的紧张刺激感。这还是最简单的玩法,还有把爆竹点着以后往空酒瓶里塞,把窜天老鼠对准水塘里放,把甩炮埋在路当中的石块土堆下等各种玩法。现在想想,那时真叫初生牛犊不怕虎。

  关于逝去的年味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全民微信“抢红包”活动。对于一度的热门话题“抢红包毁了春节”我也是感受颇深。年三十家里聚餐时,正想和旁边的堂弟聊上几句,他死盯着手机头也不抬的喊道:“等会儿等会儿!抢红包开始了……”当时我的反应不是斥责或者鄙视,而是同样迅速摸出了手机,查看各个微信群。之前想要的谈话自然也就此不了了之。

  网络时代的生活使得国人逐步沦为四体不勤的宅居动物,似乎反而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遥远。杭州全市区禁燃烟花爆竹已有两年,空气质量得到了保护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没了鞭炮轰响的春节,让曾经充满烟火味的街巷里弄形成了巨大的空洞感。方兴未艾的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日,屡屡抢在春节之前,尽显“显学”之势。此消彼长之下,很多人感叹“年味儿”淡了。几千年沿袭的新春佳节,越来越像一件被洗的褪色的衣裳。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事实上,尽管冷清,没有爆竹烟花炸响的春节也这样过去了。多年固有的民间习俗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逐渐淡出视线,势必会出现更多新的仪式、新的行为来取而代之。我们在时间里成长,也在时间里失去。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不可避免的要经历这样有得有失的发展历程。面对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我们唯有竭力保护那些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民俗珍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平时一直对看电视没兴趣的我,到了春节却会自觉的挨着父母坐在沙发上,一起看着春晚聊天喝茶,内心始终是宁静温热的。这正是我想要竭力守护的一方净土。(杭州供电季潇茜)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