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我们这十年·最美杭州”巡演活动圆满收官

· 免签“朋友圈”再扩大!杭州入境有新变化

· 杭州这些学生和班集体获得市级先进

· 高新区(滨江)新时代文明实践有礼联盟成立

· 免费拎包入住!杭州让你“住”得底气满满

· 杭州加快推进小月龄照护服务 6个月就能入托

· 新一批现代化美丽城镇优秀建设方案“出炉”

· “阿斌我来帮”入选全国学雷锋示范点

文明播报  
>>更多  

· 挂职第一书记张立超带领周弄村走上共富大道

· 跨越6年 他们在残健融合的路上重逢

· 杭州是懂浪漫的 武林路上的玉兰开成了粉红爱心

· 租金便宜地段好 19户环卫家庭选到“心家”

· 小吃店成助餐点 这样的服务很暖心

· 首违轻违“放一马” 这样的执法有温度

· “驴友”跌落80米悬崖 命悬一线多亏这群人……

· 城市美容师华丽变身《繁花》女主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文明播报
一湖清水,一生传承 用匠心守护西湖
杭州文明网     2019-10-15 09:02:15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王 洁

  ​前几日,一位76岁的老人来到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水域管理处,交给工作人员一封信件和几张珍贵的老照片。 

  这位老人名叫盛国进,今年75岁。1978年,他调入西湖疏浚工程处,同西湖打了20年“交道”。在文字中,他记录下了一代代西湖引水人的激情岁月,讲述了一个名叫“传承”的故事。

  一辈子,为西湖

  对于盛老来说,关于西湖最初的记忆,那得从他的父亲说起。

  他的父亲名叫盛礼淑,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西湖疏浚工程处第一任主任。1951年至1958年,8年的时间,盛礼淑和同事们从西湖清走了720万立方米淤泥。西湖平均水深从0.55米增加到1.8米,全湖蓄水量从300多万立方米增加到1018.8万平方米。这次疏浚规模之大、挖湖之深、出土之多,可以说是西湖历史之最。

  身为盛礼淑的大儿子,盛国进从小就听爸爸讲述各种关于西湖里挖泥的故事。在父亲的眼睛里,他看到了西湖人的坚守。

  工作后,他也延续了父亲的西湖梦,参与了西湖的疏浚引水工作。负责担任第二次西湖疏浚工程(1976—1982年)的总负责人,后来又接手西湖引水工程(1984年启动,1986年建成)。可以说,盛家父子的一辈子,就是围绕着一件事:让西湖水越来越干净。

  一封信,一生情

  在盛老的家里,一直保留着当年西湖疏浚、引水工程时的工作照片。一幕幕光影时刻,记录下来了一群充满激情的年轻人,为保护和治理西湖而忘我拼搏的瞬间。

  30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他都依然激动和感动,所以拿起了笔,一笔一画,一字一句,他将这些宝贵的回忆记录了下来。

  “西湖引钱塘江水工程于1985年2月1日正式动工,1986年9月30日建成通水,曾经是改革开放后杭州市三大城建项目之一。西湖引水工程,从闸口钱塘江面引水穿越玉皇山、九曜山,进入西湖,输水管全长3137米,设计日最大取水能力为30万吨,相当于西湖总贮水量的三十三分之一,这样,每隔33天即可更换一次西湖水,使西湖水体的透明度和自净能力大大提高,从根本上改善了西湖水质。三十多年前,我作为一名建设者有幸参与了此项工程,并一直为此而自豪。”

  “当时,引水泵站的小伙子们用自己无畏拼搏的行动,保证了西湖引水工程的如期通水。我看到他们潜水后那一双双充满了血丝的眼睛、在江水中冻得发紫的嘴唇、被江水长时间浸泡而变得苍白起皱的皮肤还有他们手上和腿上被浇注不久的混凝土块割破流着血的创口……所有这一切都清晰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在盛老的信中,我们可以读到关于西湖引钱塘江水工程建造时的一个个生动画面。为了确保项目按时竣工,为了解决施工困难,这些西湖人废寝忘食,克服了一个个难点,通过拼搏与努力,让西湖水越来越干净。

  与他的父亲一样,盛国进将毕生奉献给了西湖,退休后他又穿上了红马甲成为西湖志愿者中的一员。如今,每次到西湖边看着这美丽动人的一池碧水。盛老都会想起那激情无畏的岁月。“看着现在的西湖,我就觉得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对于我来说,一辈子干好这一件事,很踏实,也很自豪。”

  是的,通过这一代代西湖人默默无闻的付出,如今的西湖已经在世界崭露头角,成为真正的东方名湖。

  几代人,共传承

  如今在西湖引水泵站门口,有一棵很大的泡桐花。1986年,西湖引钱塘江水工程竣工时,它被种下,一共四颗种子,只有它活到了现在,并且越长越好,每年都开花。看着这棵树,看着盛老的这些老照片,水域管理处引水泵站站长马启伟很是感慨。

  马启伟是茅家埠人,从小在西湖边长大。1984年参加工作,第一天上班就是到杭州市西湖引水工程筹建处报到。当初那个毛头小伙子一定没想到,这份工作自己一干就是36年。这些年来,马启伟与同事们一直守在了西湖边,见证了西湖湖水的变活、变清。

  说起当年参与西湖引钱塘江水工程,一下子打开了他的话匣子。“我记忆最深的当然还是下水安装大抱箍的那些日子。现在回想,那时候胆子可真大。我们八九个小伙子,自发的,没戴任何潜水设备,每人拿一个扳手就下去了。最深的时候,水有4米深,除了避开潮汐时段(农历初三、十八前后,近2周),起码有20多天,我们就泡在水里面。大家拧成一股劲,终于完成了给16副大抱箍配上32根钢拉杆的任务,保证了西湖引水工程如期通水。”

  马站长说,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们的任务和担子还是一样,就是确保源源不断的活水引入西湖。

  “最怕的就是设备故障。西湖引水任务是片刻不得耽搁。连轴抢修是常有的事,早班修不好,中班接着上,什么时候修好什么时候引水泵重新开启,什么时候休息。最长的时候连续修了17个小时,那还是夏天,泵房里40多摄氏度的高温,焖得身上的工作服湿了又湿。但等到水通的那一刻,喜悦是远远大过于身体上的疲惫。”

  岁月让原来胆大活泼的小伙子一个个花白了头发,这些年,站里老师傅的徒弟一个个都“出山”了,最年轻的小伙子拉出来也能独当一面。

  这群守护着西湖的人,通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西湖。一代代人,用踏实、执着、专注、极致的匠人之心,书写着“传承”的故事。

  (杭州日报通讯员 张梦思 记者 俞倩)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