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我们这十年·最美杭州”巡演活动圆满收官

· 免签“朋友圈”再扩大!杭州入境有新变化

· 杭州这些学生和班集体获得市级先进

· 高新区(滨江)新时代文明实践有礼联盟成立

· 免费拎包入住!杭州让你“住”得底气满满

· 杭州加快推进小月龄照护服务 6个月就能入托

· 新一批现代化美丽城镇优秀建设方案“出炉”

· “阿斌我来帮”入选全国学雷锋示范点

文明播报  
>>更多  

· 挂职第一书记张立超带领周弄村走上共富大道

· 跨越6年 他们在残健融合的路上重逢

· 杭州是懂浪漫的 武林路上的玉兰开成了粉红爱心

· 租金便宜地段好 19户环卫家庭选到“心家”

· 小吃店成助餐点 这样的服务很暖心

· 首违轻违“放一马” 这样的执法有温度

· “驴友”跌落80米悬崖 命悬一线多亏这群人……

· 城市美容师华丽变身《繁花》女主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文明聚焦
为关乎爱和希望的事业而奋斗
杭州文明网     2019-10-15 08:43:22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王 洁

  ​桑涛是杭州市检察院的一名老检察官。距离他1989年第一次踏进检察系统那天,已经过去三十年了,在这三十年里,桑涛解锁过“N”个职业角色,但不变的是,在他身上的那颗依然年轻火热的赤子之心。 

  “憋着一身劲,

  想做个能办案的检察官”

  1989年7月,刚刚从中文系毕业的桑涛来到了安徽省淮南市检察院。21岁的他被分配到了检察院办公室,负责综合工作。

  “我从小就有个当兵梦,想考军校,穿帅气的军装,可惜没考上。”办公室工作安稳、踏实,是许多人眼里的好岗位,但对于年轻的桑涛来说,他的抱负不止于此。

  “我是院里的‘法盲’,21岁才半路出家开始看书学法。我得一边做好手头的工作,一边不停找机会跟着刑事部门的同事观摩学习,憋着一身劲,就想做个能办案的检察官。”幸运的是,1990年,桑涛如愿被调到了刑检科,成为了一名书记员,两年后又升任为助理检察员,有了能够独立办案的资格,他的“检察之路”也由此正式开启。

  工作五年获得全省优秀公诉人、工作十年获得了首届全国优秀公诉人……到2005年时,桑涛已成为淮南市检察院公诉处处长,成了院里办理要案的“扛把子”。而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事业刚有小成的桑涛却在那一年决定收拾行囊,前往杭州。

  2005年,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面向全国选调检察官,桑涛报考成功了。“浙江是经济发达地区,出现过许多新型的疑难案件,这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想要在业务上有更大提高,非得要有这样的历练。”于是,时年37岁的桑涛就这样来到了杭州,以助理检察员的身份,重新开始奋斗。萧山区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科长、专委、杭州市检察院公诉二处副处长、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又是十几年过去,前前后后三十年,在如今的桑涛身上早已看不见当初那个“法盲”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始终奋战在刑事检察第一线、办理刑事案件近3000件的“检察官桑涛”。

  “热情还没变,

  这已成了我的生活方式”

  桑涛对检察工作是狂热的,这份狂热让他有非常强烈的学习欲望,也因此让他收获了踏实的刑事检察经验。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刑事司法领域还很寂寥,高铭暄、马克昌等法学领域名家的著作和《中国法学》等期刊是中国法学人为数不多的学习资料,也是桑涛案头的“镇桌之宝”。秉承着“勤勤恳恳工作、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做人”的生活态度,从那时起,桑涛边学边写,笔耕不辍,一直保持着每年一篇大论文,两三篇小论文的写作频率。回想起那些伏案写作的夜晚,桑涛笑着说:“年轻时一边哄娃一边写,连续写几晚眼睛都写肿了,我还以为自己得了病,吓得跑去医院做检查。”桑涛摆了摆手,“笔头是越写越老练了,但热情还没变,这已成了我的生活方式,也许会写到写不动为止吧。”

  笔耕不辍,终有收获。自2001年起,桑涛已连续参加了15次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近10篇论文获得全省一等奖,两次获得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2006年还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聘任为兼职研究员。桑涛还著有《公诉语言艺术与运用》《公诉语言学》《公诉技能传习录(1—5)》《决战法庭》等专著八本,《盗窃罪证据标准研究》等合著两部,成了全省、全国都有名的检察业务专家。

  除了写作,桑涛还走上了讲坛,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新人。他常年担任浙江省检察官学院教官,参加浙江省检察院援疆、援青授课;他所讲授的实训课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检察教育精品课程”;他组织的“公诉技能全员训练”项目被评为“浙江省检察机关岗位技能训练优秀品牌项目”;他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出一大批全国、全省公诉、未检业务标兵……

  “法律是有情的,

  这是一份关于爱和希望的工作”

  大家都说,法律是冰冷严肃的,但冷冰冰的法律在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桑涛的手上,却有了“外冷内热”的效果。

  “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检察官不仅仅是国家公诉人,更是孩子的保护者,是属于孩子的国家监护人。”2017年6月,桑涛担任杭州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成了未成年人的“老父亲”。“二十多年前,我协助办理的第一个案件其实就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许冥冥之中有这个缘分吧。”桑涛说。

  从刑事案件转到未成年人案件,桑涛转变得很自然。未成年犯罪的个案已经不少见了,在桑涛眼里,看起来很相似的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典型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其实背后的情况都不同,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社交网络都不一样,因此检察官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必须要找准“开锁的那把钥匙”。

  今年夏天,桑涛过得并不轻松。发生在杭州淳安的“留守儿童事件”让桑涛非常揪心,但在揪心之余,桑涛迅速反应,连夜组织团队联合市妇联团委拟写修改好了《关于联合开展暑期“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的紧急通知》,第一时间关注了杭州的留守儿童问题。

  “多做一点,孩子们的路可能就好走一些,受到的社会关注也就更多一点。”桑涛对记者说道,“其实不管是迷途知返的失足青年,还是遭遇不幸的无辜孩子,人生的路都是很长的。在给予法律层面的惩罚后,还要再多做一点儿,这既是一名未成年人检察官的执着与担当,也是我国法律设立未成年人检察部的初衷之一吧。”

  人的一生会有几个三十年?当年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如今已经成了大家敬重的老检察官。其实,无论是业务过硬的公诉人,还是学习型的检察官,抑或是未成年人的“老父亲”,都只不过是桑涛奋斗路上的一部分写照而已。

  用他的话来说,“法律是有情的,这是一份关于爱和希望的工作,如果说有什么是令我自豪的,那应该就是坚持奋斗吧。”

  (杭州日报记者 王艳颖 通讯员 赵云)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