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志愿服务 > 新闻动态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杭州有新数据显示:300多万名注册志愿者 服务时长达3000多万小时
杭州文明网     2019-12-09 09:21:17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王 洁

  ​这说明:公益事业越发达 社会就越充满活力 

  昨日,“志愿汇”平台发布了“全国公益指数榜单”,杭州以3052.7万余小时的志愿服务记录名列全国最热志愿服务城市榜首,其中在社区志愿服务、为老助老、垃圾分类、文明旅游等志愿服务中,杭州均是开展活动次数最多的城市。

  不久前,杭州再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成为全国唯一一座连续13年获此殊荣的城市,并折桂组委会特别奖——“幸福示范标杆城市”。

  公益与幸福感有什么联系?12月8日-9日,由杭州市委统战部、杭州团市委、杭州市民政局主办的2019年第五届全国品质公益峰会在杭州举办,共青团杭州市委书记、党组书记马利阳在致辞中说:“公益事业越发达,社会就越充满活力。”

  本届全国品质公益峰会以“公益社会组织助力社会治理 志愿服务弘扬城市正能量”为主题,一起探讨公益力量如何参与社会治理,如何提升幸福感。

  志愿服务可以创造GDP?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发表了主旨演讲。他非常认可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现在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正处于大提升的阶段。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志愿服务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正在深入地融入到社会治理的体系当中。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跨地区、跨国界、跨洲界的服务网络,甚至可以创造5%左右的GDP。法国、德国已经把志愿服务与国家服务、国民服务和社区服务联系起来,而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纳入了其社会保障体系和法律体系,长期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占到了成年人数量的20%之多。

  国内志愿服务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还需要向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靠近。志愿服务如何更加专业化发展呢?王振耀院长给出几个建议:首先一定要经常进社区,看到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在实践中提升能力;第二是志愿服务要分类,实现服务项目的精准化。

  浙江的公益慈善创新在哪里?

  浙江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省慈善联合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小德分享了浙江的慈善创新发展与社会治理。浙江在法制上做了很重要的先锋探索, 2018年11月推出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和2018年7月推出的《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是以法兴善、依法治善的重要体现。

  浙江的另一个特色,是科技和互联网发展迅速。浙江的慈善创新还在立法上探索了“互联网+慈善”的发展模式,实践上探索了互联网慈善基地建设。今年,全国首个“云上公益大脑”上线,逐步实现慈善服务的“码上办”。

  在衔接政府、慈善组织及服务对象上,浙江建立了“慈善基地”作为枢纽型载体。在推动社会参与慈善和脱贫攻坚上,充分调动浙商的力量,以直接捐赠、设立慈善基金会、慈善信托、冠名基金和公益项目等不同形式积极参与其中。

  在主题访谈中,“最美妈妈”吴菊萍分享自己的经历后,王振耀院长看到了浙江创造的公益对接机制。如果技术创新或者社会创新后,或者正能量事件发生后,没有及时得到激励和应用,很可能就只是成为历史。而吴菊萍得到了及时的激励,并且在阿里巴巴调整了岗位,还在杭州市志愿者协会挂职,把思考和经验很及时地转化到了志愿服务工作中。以小见大,也许这可以反映出浙江“公益生产力”的转化机制。

  越来越多青年志愿者走到街头巷尾

  杭州有327万名注册志愿者、3.2万个志愿服务组织。在这座温暖的城市,社会治理是志愿服务探索的一片新热土。除了举办以社会治理为主题的全国品质公益峰会,杭州团市委在志愿服务助推社会治理上进行了丰富的尝试和摸索。

  2019年,为了调动青年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杭州团市委启动实施了“万名青年志愿者助推基层社会治理三年行动”,深入街道社区一线排摸需求,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垃圾分类、居家养老等领域,掀起新一轮青年志愿者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高潮。2019年,共有21所高校的58支志愿者队伍,在70余个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服务居民逾3万名。下一步,团市委将继续推动志愿服务课程进高校,不断提升高校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实现老百姓和志愿者“双满意”、“双提升”。

  (都市快报 记者 王矫 通讯员 余晓婷)

  

杭州志愿者联系电话 : 87030636
网站 : #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