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第三届钱塘区道德模范(最美钱塘人)发布仪式举办

· 逐绿生金 “颜”与“值”共攀登

· 连续17年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杭州到底幸福在哪里?

· “善城杭州”多了新地标 杭州市首个慈善文化园开园

· 杭州市第36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暨绿色环境打造行动启动

· “新质生产力”下的杭州乡村振兴新场景

· 杭州奥体中心“星光璀璨” “24小时不夜城”渐行渐近

· 杭州新增水上黄金旅游线!就在今年!

文明播报  
>>更多  

· 挂职第一书记张立超带领周弄村走上共富大道

· 23年前写下“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浙大女生已成为优秀企业家

· 地铁1号线到站 乘客都不下车 全在等……

· “杭州太让人有安全感了” 地铁站这一幕引来网友感叹

· 看“隐藏的战争”传承红色精神

· “掰开揉碎”让镇村干部听得懂有收获 临安“聚红星”宣传团“声”入人心

· 油爆虾厨师变身西塘河守护者

· 1、2、3......他们无缝对接 只为一场生命的救助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文明视窗
陈炳泉:五次负伤留下一身“痛” 也是一辈子的“骄傲”
杭州文明网     2020-11-02 15:04:50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吴阳杰

  秋日暖阳下,钱塘新区河庄街道新江村的村委会大楼明亮又宽敞。

  走进楼里,锃亮的地板、雪白的墙壁,一切都是欣欣然。大厅的显要位置摆满了展板——它们是新江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的简介,包括站点活动、最美军人等。大厅的左侧,是新落成的“新江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站墙上挂满了退役军人英姿飒爽的照片,四周的展示陈列柜里,布满了各类展品:军用通讯设备、军装、勋章……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三枚抗美援朝的纪念勋章。

  ​“它们是新江村抗美援朝士兵之一——陈炳泉捐赠出来的,他一生的故事,都凝聚在这三枚勋章中了。”村干部介绍说。

  五次负伤,不畏艰险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陈炳泉的家——房子是新落成的,宽敞的院子里种了各种花草,室内整洁、宽敞。“我们的房子是三年前请一位建筑师朋友设计的。”陈炳泉的女儿陈水仙把我们领进里屋。

  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端茶倒水,热热闹闹的一家人把这对近90岁的父母照顾得很妥帖。

  陈炳泉,1931年出生,河庄街道新江村人。19岁那年,陈炳泉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时隔多年,他依然记得:“1950年7月,我作为辎重12团8连的后勤兵,从杭州坐火车到辽西,待了11天,后来进入辽东,待了1天;之后跨过鸭绿江,1天后,美军飞机就飞来了,那时候连长跟我们说,把树枝套在头上做伪装,不要移动,以此来迷惑敌人,等敌机飞走了我们再行军……”

  抗美援朝期间,陈炳泉的主要工作是为士兵们提供伙食,待做饭送饭工作完成后,他就和战友们把日用品、弹药等装车、卸车。回忆朝鲜战争时,陈炳泉讲到了他5次负伤的传奇经历——

  第一次:作为炊事兵,在送伙食的路上,美军飞机炮弹时常投放,陈炳泉左腿膝盖被炮弹弹片击中,当即鲜血直流,后被战友抬到后方救治。幸运的是,手术很成功,保全了左腿,但一道长伤疤至今清晰可见;

  第二次:在运送伙食给前线战士时,手上的血管被美军弹片刮伤;

  第三次:左手拇指、食指交叉处位置被炮弹击伤,留下后遗症;

  第四次:鉴于前面几次受伤的经历,陈炳泉从一位萧山老乡那里拿了一顶棉斗帽戴上送伙食,“这一次炮弹穿过了棉斗帽,击中了我头部,但因为有帽子的保护,留了一条命。”陈炳泉说。

  第五次:依然是运送伙食上前线,背部被美军炮弹击伤,后方医生判断不适合做手术,之后经包扎后伤愈,但至今还有弹片残留在后背……

  “现在弹片已经和肉长在一起,取不出来了,阴雨天,就会疼。”女儿陈水仙心疼地轻抚着父亲的背说。

  突发大火,勇救多人 

  回忆起获得三等功的经历,陈炳泉印象深刻,那场面永生难忘——

  “那一次,我方军队在和美军战斗时,数枚炮弹飞了下来,一下子炸死了20多个人,火车也着火了,而且火势越来越旺。我那时是炊事班班长,立马叫来我们班10多个人,指挥大家推开剩余两节车厢,防止火势蔓延。后来,其他战友也过来帮忙,终于合力把车厢推开了……如果不推开,后果不堪设想呀。”

  “还有一次,美军开展了登陆战,大量的炸弹从美军飞机上扔下来,那时候我们是步枪,人家是自动冲锋枪、轻机枪,一下子牺牲了不少战友……这是我经历过的最困难的时刻。”

  沉浸在回忆里的陈炳泉充满了对战友无尽的想念与哀伤。“我虽然受了5次伤,但幸运地活了下来。”陈炳泉说。

  抗美援朝这段经历,陈炳泉因为勤勤恳恳、工作突出立了1次三等功,11次被评为先进。

  1957年,陈炳泉经组织安排,回到了家乡,之后经人介绍,和潘美珍结为夫妻,并生下2个儿子、1个女儿。如今,孩子们都长大成家立业,陈炳泉也儿孙绕膝。

  “爸爸回国后,先去杭州砖瓦厂工作了1年多,然后又去了绍兴安昌大和山塘拉石头,工作了近8年;1968年,萧山开始了围垦造田运动,他又积极响应,去钱塘江抬石头,这一干又是8年;后来,围垦分批结束后,又进入新围油厂,工作了6年;之后,由于经营效益不好,新围油厂关闭,父亲回到新江村开始务农……”陈水仙向我们讲述着父亲的一生。

  保家卫国,舍生取义;勤勤恳恳,幸福一生。陈炳泉用亲身经历诠释了真正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沉淀在这几枚看起来普通却又不普通的勋章上……

  “许多话卡在喉咙说不出口,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谢谢你们。”一位来村里办事顺道带着孩子来参观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村民动情地说。

  (杭州日报 通讯员 陈炜臣 记者 熊艳/文 记者 张之冰/摄)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