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这份申请指南请查收 杭州市大学生青荷礼包推新

· 后亚运攀登启“杭”丨杭州如何拥抱世界

· 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杭州发布商业外摆政策2.0版

· 全国首个系统展示大运河廉洁文化的数字平台在杭发布

· 杭州10所中小学入选国字号示范学校

· 还有1个月 杭州即将迎来高架顶级“大片”

·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来看看杭州的节水妙招

· 运河赏花地图出炉 来一场春日Citywalk之旅

文明播报  
>>更多  

· 挂职第一书记张立超带领周弄村走上共富大道

· 十元吃好! 古荡提升“小哥”幸福感出新招

· 暗号:来份单人餐!价格:不要钱!

· 跨越6年 他们在残健融合的路上重逢

· 杭州是懂浪漫的 武林路上的玉兰开成了粉红爱心

· 租金便宜地段好 19户环卫家庭选到“心家”

· 小吃店成助餐点 这样的服务很暖心

· 首违轻违“放一马” 这样的执法有温度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美丽乡村
“两山”排闼送青来
杭州文明网     2019-10-15 08:33:36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王 洁

  ​

梓桐镇孩子们自己写的福字。 记者 程海波 摄 

  图片来源:杭州日报

  乡村,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故乡,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地方。

  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绿色是这方乡土的永恒底色。

  15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亲自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始终把这一工作当作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来抓。

  环境做文章,群众是主体,发展是根本。

  在杭州,一场“乡村再生”巨变正在蓬勃兴起,一条“回乡”之路正在铺陈开去。乡村文脉、集体记忆、地域精神、居住空间、特色内涵,甚至适合乡村发展的产业都在一一梳理、重构。

  杭州,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用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一茶 一个茶厂的兴农之路

  见到李生龙时,他把我们带上山——那是兰花坪上的一片茶园,目之所及都是他的茶树。在这里,茶树常年透过云雾的漫射光照射,产生丰富的叶绿素,形成多种氨基酸,丰富了茶叶中含氮芳香物质的积累,促进了径山茶品质的生成。环境气温、土壤光照、有机种植,使兰花坪无愧于“植茶宝地”的美誉。

  余杭径山四岭名茶厂厂长李生龙是个地地道道的“老余杭”。得益于这一片好山好水,李生龙从1975年就开始种茶,这一种就是40多年,见证了青山绿水间径山茶的传承和创新,也见证了美丽乡村背景下茶产业的兴盛和发展。

  李生龙是个天生的种茶好手。1976年时就是四岭茶叶专业队的技术员,1982年就开始负责管理大队里的茶叶山。到了1987年,仅一年种茶叶的收入,就有超过5万元上交给村里。

  1998年对于李生龙和其他径山茶农来说,是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3月,由茶农自发组成的径山茶管理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径山茶向着集约化、现代化方向迈进。

  这一年,李生龙萌发了大胆的想法,要自己承包茶地,建立自己的茶园。一开始,李生龙心里头并没谱,当地的工商干部给李生龙说起了“茶经”:密植茶树,成活率达80%~90%,每亩可种3000株以上,3年后亩产能达到250公斤。算盘一拨,李生龙心里面亮堂了起来,开始在自家的茶园里大展拳脚。径山茶管理协会的成立以及看到少数茶农的致富,2000年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种植茶树。

  李生龙清楚地记得2000年,他把径山茶带到了茶博会上,给走过路过的人送上一杯径山茶。观念超前的李生龙,已经给径山茶贴上“有机茶”的标签。有人问他,什么是有机茶?他回答:不施农药、不施化肥,长在高山上,绿色纯天然。

  品质高、味道好、概念新的径山茶深受大家喜爱,李生龙花了300多元买的一次性杯子,竟全部用完,茶叶一售而空,连茶叶末也被卖完了。从此许多人记住了径山茶,而李生龙也看到了商机,他的茶厂走上了做强做大的路子。到了2005年,茶园有茶地超过3000亩每年茶叶产量超过2000斤。

  近年来,随着径山茶的知名度越来越大,茶叶产业链也越来越成熟。李生龙开始思考更长远的发展。首先,茶叶的高品质和这青山绿水优美的环境息息相关。“青山绿水给我了一口饭吃,我当然要回馈它。”如今兰花坪茶叶基地,原本就是省级生态茶园。不久前,李生龙还请来专家为茶园的环境保护出主意,专家园地规划是茶园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要充分将茶产业与旅游等相结合。可以总结为几句话:“头上戴帽子,中间绿腰带,脚下排水沟,内部套种绿化。”

  未来,他还准备开发新品种、把茶园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一系列计划等着他去完成……

  一村 “产村人”融合“居业游”共进

  在余杭区西部的青山绿水中,有一座美丽的村庄,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走在乡间小路上,是田园诗里本该有的样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径山镇小古城村,2003年由钱家滩、俞家堰、吴山三村合并而成,因坐落于村内的“小古城遗址”而得名。

  民主协商制度,是小古城村特色,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器。

  至今,小古城村的村民还清楚地记得,2005年1月4日,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我们村考察调研,提出了要“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服务好三农”的要求,并对如何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建设美丽家园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在钱三组的村口,有一棵大古树。树下放着木质的桌椅,这里是村集体的议事点,村民茶余饭后喜欢到这里聊聊天,这里村民们也协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事。

  当年习近平同志的期望,村民都牢记在心。近年来,着力推进“产村人”融合、“居业游”共进,农村已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今年的小古城村,忙着整治环境,村里有了大变化——家家户户的高围墙全部不见了,被古朴的低矮围墙取代,这让村子的景色一目了然。围墙矮了,环境好了,游客来了,农旅经济发展起来了。

  小古城村的环境改变只是一个缩影。2018年以来,小古城村投入了650万元人民币开展全域基础环境整治,拆除不雅建筑12000余平方米;投入1900余万元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立面整治、实施农户建房带图审批、围墙实改通、建设公园、整修道路。春暖花开季节的小古城村,茶园、水塘、稻田、村庄汇成了一幅迷人的山村画。

  “环境、生态好了,我们就要想办法让村民富起来。”小古城村党委书记林国荣说,他们非常鼓励本地企业和青年,带领村民一起发展。乡村振兴,不仅要让村民富,也要让村子富。

  2009年,观念超前的小古城村集体引入“休闲之窗”农业旅游项目,对全村1.3万余亩土地进行流转,为村庄建设注入了可观的资金,百果园农庄、慢谷茶经餐厅、老杭大、沉古等15家精品民食和民宿也已建成,形成了集聚示范效应。

  在农业产业带动下,小古城村把美丽环境转化成美丽经济,还成立小古城村旅游运营公司,并与余杭区旅游集团合作打造“党建+美丽乡村”的旅游线路。林国荣说,近几年,该村已经接待了中国十几个省100多批近6000人次的交流学习团。

  刚并村时村民每年人均收入只有6700多元人民币。截至2018年,村集体经济可分配收入515万元,较2005年增长了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7720元,增长了5倍;村固定资产净值4052万元,增长了10倍;农村经济总收入7.9亿元,增长了4倍。小古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发展得越来越好的美丽新农村。

  一镇 书画特色浸润一方秀色

  “半源山色半源湖”,狭长秀丽的梓桐源由夫畈岭自西向东静静流淌着。山恋着河,河映着山,河面碧波荡漾,源里奇峰兀立。“尹山古庵”、“汤瓶罐”、睡狮山和卧虎山遥遥相对,把守着一源的秀色灵气。淳安县梓桐镇,就坐落在这里,是千岛湖的西北大门,距县城38公里。

  自古,梓桐一直坚持耕读传家的传统,舞文弄墨的爱好就一点点地侵入梓桐人的精神中,较商业化的春联,梓桐春联的笔画中都透着一丝文人的傲骨与真意。这是因为梓桐镇有自己的“特产”——农民书画家。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间习字练画之风盛行,是远近闻名的书画之乡。

  在杜井村的村艺术馆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创作的农民书画家胡锦帆。这位73岁的农民书画家,曾代表中国,远赴日本东京、大阪等地交流。原中日友好文化协会会长福田一郎对他的作品也颇有溢美之词。胡锦帆谈到了他自己的绘画特点,“对我来说,相对擅长画山水画,因为我们家乡就在美丽的千岛湖,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个港湾,都有别样的韵味。我做的只是发掘出其中的美,把它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梓桐镇曾是淳安九个重点工业重镇之一,拥有采矿厂、缫丝厂、水泥厂等几十家工业企业,是县内乡镇中的工业龙头和全县的纳税大户。伴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全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提出,向新型产业转型是必须要走的路。2015年开始,提出了打造“古韵梓桐、书画小镇”的发展思路。

  事实上,为了打造“书画小镇”的品牌,梓桐镇想了很多办法。筑巢引凤是最重要的一步。除了吸引像胡锦帆这样的本土书画家,还按照“造书画之景,为书画所用”的思路,重点打造西湖渔歌、杜井古韵、黄村古建筑、牡丹书画院等一批乡村特色写生景点,为文创产业发展打好环境基础。

  年初新开馆的“梓桐艺术馆”是梓桐镇打造“书画特色小镇”的重要项目之一,总投资达2000余万元,使用面积3200多平方米,具有书画展陈及研讨交流培训等功能,其整体内部设计曾荣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等共同颁发的公共空间装修设计“金钻奖”,被称为“最美的乡村艺术馆”,堪称千岛湖的乡村文化地标。该馆的名家工作室今后还将吸引更多的中书协、中美协会员入驻。此外,梓桐镇还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四所高校签约,成为这四所高校的艺术写生基地。

  梓桐镇党委书记钱红建表示,下步该镇将进一步凸显书画特色,加快延伸书画产业链,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并以此带动全镇旅游服务和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今日与昨天,梓桐依旧青山绿水,但是街角的涂鸦、现代化艺术馆却彰显着自己正悄然改变。

  一城 绿色生态是杭州的新名片

  绿水青山载乡愁,农旅融合产业兴。

  山水相依、湖城合璧,山水自然之美,给了杭州最大的生机与活力。绿色生态,如今成为杭州的新名片。

  杭州的美丽乡村建设始于本世纪初,经过两轮“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完成了村庄道路硬化、绿化、序化、亮化、洁化等基础整治项目。通过全面整治,使整个农村面上的环境更干净、整洁、有序。

  “十二五”时期美丽乡村阶段,根据全市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战略部署,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专项资金,其中7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主要用于中心村、精品村、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项目建设。

  2015年以来,美丽乡村升级版按照全域景区化发展要求,启动实施了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村庄生态环境修复三年行动计划等。

  2018年上半年,杭州出台了乡村振兴实施意见,明确全市乡村振兴“三步走”:到2020年,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区,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到2035年,乡村振兴目标率先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到2050年,农业农村现代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乡经济社会全面融合,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高标准实现。

  美丽生态带来美丽经济,美丽经济造就美好生活。美丽生态变身“经济要素”,环境改善激发资源价值……无论是以休闲文化为特色的小古城村,还是以书画艺术为长处的梓桐镇,抑或是以高品质见长的四岭名茶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探索中逐渐清晰。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乡村创业,看到了“美丽经济”的巨大潜力;

  越来越多的乡亲参与到村子未来的规划,因为“这里每一块石头都和自己的生命有关”;

  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挖掘村子的文化优势,展现人无我有的一面;

  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彰显,指引着乡村巨变,指引着中国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手记

  我们并非无处可去,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乡村是中国的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丽风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和乐景象,是多少人心驰神往的记忆。让农村人居环境“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福祉、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

  不走容易的路,要走正确的路。乡村是一样的乡村,美丽却有千百种的姿态。

  富阳东梓关,凭借“杭派民居”新作,让世界看到一个惊艳的中国村庄;桐庐县狄浦村,让“土得掉渣”与“文艺范”结合,对农村乡愁的记忆又注入了现代生活的时尚元素,成为独特的风景;在西湖区双浦镇,正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借鉴“郊野公园”模式,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新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蹄疾步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全域“大花园”建设让杭州景美人和。

  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这,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万千农民携手共建美丽家园的生态变革。

  (杭州日报记者 郑晖 何去非 通讯员 洪霏)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