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杭州这两名好人上榜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 运河游船推出“一日通” 一日内可无限次换乘

· 杭州亚运会“长尾效应”显现 赛事经济热力足

· 杭州高质量建设国储林探路“生态共富”新模式

· 杭州推出关爱困境儿童心理健康15条措施

· 杭州的“幸福密码” 就在“家门口”的社区食堂

· 杭州一大波体育场馆免费开放

· 2024年第一季度“杭州好人”公示

文明播报  
>>更多  

· 老师脚骨折坚持“站”讲台 师生轮流“护送”上下课

· 西湖景区垃圾分类主题巴士“上线”了

· 一边是倾力寻找 一边是真诚感谢 清卫员翻遍18个垃圾桶只为帮学生这个忙

· 23年前写下“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浙大女生已成为优秀企业家

· 地铁1号线到站 乘客都不下车 全在等……

· “杭州太让人有安全感了” 地铁站这一幕引来网友感叹

· 看“隐藏的战争”传承红色精神

· “掰开揉碎”让镇村干部听得懂有收获 临安“聚红星”宣传团“声”入人心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文明故事
为生命摆渡的他们 讲述与器官捐献的十年
杭州文明网     2020-11-10 13:51:38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吴阳杰

  她在那时受尽了白眼和不解,但看到生命之花傲然绽放,什么委屈都是过眼云烟,她是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他参与了近千台器官移植手术,感怀生命的逝去,更见证着生命的奇迹,他是一名外科医生;

  他利用一切周末休息时间,宣传器官捐献,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感知社会进步点滴,他是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

  他面临过绝望,与死神正面交锋,最后因为生命礼物的馈赠,而心怀感恩,立志奉献,他是一名器官移植受者……

  那生与死,在他们的倾诉中,那世间冷暖,最后都汇聚成了人世间最温暖的情。

  今年是我国开始人体器官捐献的第十个年头。日前,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十周年宣传活动在杭召开。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已达251万人,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3万余人,他们捐献的器官挽救了9万余人的生命。

  在浙江,十年间,浙江器官捐献从“谈捐色变”,到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十年间,浙江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从2010年的265人,发展到现在年登记超过3万人;十年间,浙江器官捐献从2010年的年捐献2例,发展到从2017年起的每年捐献超过200例。

  这些数字迭变的背后,折射出人们对于器官捐献认知的转变。在宣传活动现场,我们从这四位与器官捐献息息相关的见证者、亲历者的口述中,见证着生命的一场场接力,传递着人性的光辉。

  王伟林

  全国知名移植专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

  我是王伟林,我从1993年开始从事器官移植工作,已经快三十年了,参与了逾千台肝脏移植手术。作为生命接力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我见过许许多多焦急等待器官的病人,其中有的幸运地等到了器官。

  曾经有位等待肝移植的患者,由于一直等不到合适的肝源,在一次次的失望下准备放弃,家里都设好了灵堂,准备办后事。就在最后关头,幸运地匹配到了合适的肝源,当我们告知患者和他的家人这个好消息的时候,他们全家人对于终获重生的那份喜悦和激动之情,我们记忆犹新。手术很顺利,患者术后恢复很好,前段时间他还参加了器官移植患者运动会,并获得了冠军。

  但是,也有些患者因为等不到合适的器官,遗憾地离开了。让我最难忘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重度肝病患者,需要立刻进行肝脏移植手术,遗憾的是没有适合的肝源,医护人员竭尽全力也没能挽留住他的生命。他走了,意味着家里的顶梁柱也倒了,家也垮了。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们心如刀绞。这些患者期盼康复,渴望重生,但因为没有器官来源,只能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绝望。或许,常人永远难以理解,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慢慢走向死亡是一个多么痛苦的过程。但作为一名移植医生,我是真想帮助他们啊!

  我感怀生命的逝去,但我也见证生命的奇迹! 2019年4月30日,我院器官移植团队在不到15小时内成功完成了“一心二肺三肝六肾”共十二个大器官的移植创举,使十二个生命获得新生,这是我们身为器官移植医生最幸福的时刻。

  我希望,我的技术可以造福更多的患者;我希望,一次次的等待能够换来生命的驻足;我希望,每个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都能够迎来他们的“生命奇迹”。

  曹燕芳

  全国器官捐献优秀协调员 浙江省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业务科长

  我是曹燕芳,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2010年,绝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器官捐献,也包括曾经的我。

  记得有一次,大年初二,我接到了医院潜在捐献者的信息,从老家赶回,当我向患者的姐姐提出捐献的时候,她姐姐看了我一眼,语气带着讽刺地说:“我还以为你是来干什么的?”面对一次次的拒绝,我的领导鼓励我说:如果动员100个患者家庭,有1个家庭同意就已经很好了。

  协调员的工作不分白天黑夜,也不分工作日、节假日。我们走进重症监护室、殡仪馆,面对的都是失去亲人的家属。可就是这样一份工作,我和我的同事们坚持了10年。

  曾有位年轻的车祸患者,已经脑死亡,从动员捐献到家属同意经过了整整13天。同意捐献的那天,他的父亲对我说:“小曹,我一开始听到器官捐献真的很反感,我们还要抢救的呀!”他的妻子说:“我们都已经这么可怜了,为什么还要我们捐献?”但她平静了一下后说:“可是我们把器官捐献出去,就可以救救别的家庭。”

  在捐献的过程中,我陪着家属跑交管部门、咨询保险。在殡仪馆,他的父亲拉着我的手说:“小曹,谢谢你,我虽然没有说,但我知道你帮了我们很多。”

  就是这一声来自捐献者家属的“谢谢”,所有的辛苦、委屈都被治愈了,成了我们坚持这份工作的最大动力。

  沈廷冲

  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 “生命之舟”志愿服务队副队长

  我是沈廷冲,一名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

  10年前,我在媒体上看到浙江省首例人体器官捐献者冯周发捐献器官,让3位患者重获新生的消息,让我深深震撼。我在想,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的家人作出如此伟大的决定。

  2010年10月份,我走进了浙江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当时心里其实是非常紧张的,我记得当时我在登记表上签字手都是颤抖的。

  因为在杭州都是租房子,我每一次搬家换地方住,换手机号,都会第一时间告诉省红十字会,就担心哪一天我发生了意外,他们联系不到我。

  转眼到了2015年我自己在上城区成立了晴雨公益服务中心。正式把公益融入了我的生活。从那以后,无论风雨,我们都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常态化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宣传。从我一个人,到一群人。从团队一个人登记,再到600多人加入登记。

  宣传人体器官捐献压力非常大,4年的传播,我们无数次被拒绝,甚至被人骂。有过心疼自己,也会在没有人的时候委屈流眼泪,也想过放弃。但是每次看到病床上那些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我们这些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87岁的奶奶找到我们,她哽咽着说:“我的一生都在和病魔抗争,我希望把自己的遗体捐给医学院,能让更多的人远离病痛。”虽然传播人体器官捐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相信每一次看见都是一粒种子,总有一天会开出生命之花。

  汪海涛

  器官移植受者 “生命之舟”志愿服务队骨干队员

  我是汪海涛,一个新生者。

  我曾被医生诊断为急性肝衰竭,唯一的希望就是肝移植。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完蛋了!”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还有同甘共苦的妻子,怎么办?医生让我等待,但肝源哪能说有就有!

  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那是一种绝望的窒息,我不知道死神会在什么时候到来?那种感受,没人能够体会。绝望中,我又心存奢望。终于,医院传来好消息,有合适的肝源,准备手术。

  我不知道捐献给我肝脏的人是谁,但是TA,让我成了这世间最幸运的人,我想要将这幸运继续传递。

  于是我也登记成为一名人体器官志愿捐献者,加入“生命之舟”志愿服务队。2019年的暑假,我来到了“最美空调工”——宁波器官捐献者潘祖礼的家。

  这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他的妻子带着读小学的女儿和襁褓中的孩子生活,唯一的财富也许就是那满墙的奖状,承载着孩子的努力和对未来的渴望。

  也就是从那天起,我决定资助这个名叫灵儿的小女孩。今年10月,我给爱看书的灵儿寄书,灵儿的妈妈却跟我说:“小汪,灵儿喜欢看书可以借,有的小孩连借的机会都没有,我想让她知道生活有多不容易,让她懂得知足和感恩。”与其说是我在资助他们,不如说,是我一直在他们的身上汲取能量。

  在今年的99公益日上,我发起了家庭困难的肝脏移植的孩子的助学项目。因为同样作为移植人,我知道他们未来会面临的一个个难题和困扰。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能把捐献者的大爱继续传递。

  (杭州日报 记者 柯静 通讯员 李伊平)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