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杭州用梦幻联动推动文旅破圈

· 杭州举办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 “圈”出百姓幸福生活——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的杭州新实践

· 铂金奖!杭州花境作品荣获2024上海(国际)花展最高奖

· 让市民享受更丰富的“公园20分钟” 杭州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至2035年)出炉

· 杭州这两名好人上榜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 运河游船推出“一日通” 一日内可无限次换乘

· 杭州亚运会“长尾效应”显现 赛事经济热力足

文明播报  
>>更多  

· 老师脚骨折坚持“站”讲台 师生轮流“护送”上下课

· 西湖景区垃圾分类主题巴士“上线”了

· 一边是倾力寻找 一边是真诚感谢 清卫员翻遍18个垃圾桶只为帮学生这个忙

· 23年前写下“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浙大女生已成为优秀企业家

· 地铁1号线到站 乘客都不下车 全在等……

· “杭州太让人有安全感了” 地铁站这一幕引来网友感叹

· 看“隐藏的战争”传承红色精神

· “掰开揉碎”让镇村干部听得懂有收获 临安“聚红星”宣传团“声”入人心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文明故事
两位失智老人和他们儿女的故事
杭州文明网     2018-06-22 08:42:05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王 洁

  “岁月擦掉妈妈的记忆,但擦不掉我们的感情”

  年迈的妈妈脑海中仿佛有一块橡皮擦,记忆正慢慢被擦掉

  

郑阿姨为吕奶奶做手部按摩。

  

郑阿姨悉心照料吕奶奶。

  

宣阿姨抱着许奶奶,锻炼她走路。

  图片来源:杭州日报

  在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失智区,有这样一些“失忆”的妈妈,她们可能忘了整个世界,但爱的记忆,仍在!也许,是一个浅浅的微笑;也许,是一次轻轻地抚摸;也许,是一声喃喃地叮咛,但无一不是母亲爱的表达!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不经意的言行,都会触动儿女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虽然岁月不断地擦拭妈妈的记忆,但擦不去孩子们对妈妈的感情”。这里有护理员公认的三位孝顺儿媳和女儿。上周五,我们走进失智区,看看她们是如何照顾如同两三岁孩童般的妈妈的。

  与婆婆共住30多年

  有“阿琴”在身边,婆婆就安心了

  每天上午,在市社会福利中心失智区,89岁的吕奶奶床边总会陪着一个人,她头发微卷,打扮干净,态度斯文,有时陪着老人说说话,有时给老人喂喂酸奶,大家都说吕奶奶有这么好的女儿真是好福气。

  不过,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大家才得知这位每天来陪伴老人的不是她女儿,而是她的儿媳郑国琴。

  吕奶奶有一独子,老公早在吕奶奶30多岁的时候就过世了。之后,她与儿子相依为命。儿子1982年结婚后,她跟儿子、儿媳住在一起,生活了30多年。

  “婆婆以前是厂里工宣队的队长,写得一手好字,个性也蛮倔强的。住在一起哪里能没有一点矛盾的,但是她是长辈,我能让就让。而且她也很有分寸的,比方说她觉得我教育女儿方式不对,从来不会在女儿面前讲我不好,给我难堪,而是在我女儿不在的时候,她才说我几句。”郑阿姨说,婆婆前几年出现老年痴呆症状,生活时间开始颠倒,白天睡觉,晚上吵闹。那段时间,她和婆婆睡在一个房间里,“丁字床,她睡一边,我睡一边,晚上我陪着她。”

  因为郑阿姨退休后还找了份工作,白天不放心,就把婆婆送到市福利中心,晚上下了班再接回去。后来,婆婆的腿脚不方便了,无法上下楼梯,她才把人送到失智区长住,而她也辞了外面的工作,每天都来陪她。

  有几天,郑阿姨有点事情,让老公替一下。婆婆就总唤“阿琴”、“阿琴”,要儿子把儿媳妇叫来。郑阿姨说:“他只好骗她,说我去厂里上班了,要下班再来。她可能已经弄不清楚‘阿琴’是谁了,但我坐在她旁边,她的心就很定的。”

  每天郑阿姨来福利中心前都要去菜市场买四个鱼丸,现烧了带来给婆婆吃。刚开始,吕奶奶不肯让护理员给她洗澡、剪指甲,而都要郑阿姨来做,“她现在就跟两三岁的小孩子一样,要哄一哄才行。”

  吕奶奶时常会表现得烦躁、吵闹,但是每次儿媳一来,她就会安静下来,家人的陪伴,就像安宁的港湾。

  而且,郑阿姨照顾婆婆蛮有心得了,虽然她自己有兄弟姐妹五个,照顾自己妈妈的任务相对轻一点,但92岁的妈妈洗澡只肯让郑阿姨来洗,觉得她的动作特别轻柔,洗得舒服。

  她说自己的妈妈和兄弟姐妹也很理解她,知道她要照顾婆婆,所以兄弟姐妹对妈妈多管一点也乐意。

  等老人午睡后,她们才会离开社会福利中心,走的时候,不忘跟护理员阿姨道声谢:“辛苦你们咯,毕竟你们照顾得多。”第二天,她们又继续陪伴的日子……

  姐妹花轮流天天报到

  “她虽然有时会叫我‘阿姨’,但叫什么都无所谓”

  在市社会福利中心失智区,81岁的许奶奶房间总是格外热闹,老远便能在走廊上听到清脆、爽朗的声音,那是因为许奶奶的女儿来了。

  两年多来,许奶奶两个女儿总是轮流来看望陪护妈妈,老人每日身边都有人。

  早晨7点半,福利中心有的工作人员还没上班,大女儿宣建英就换了三趟车从大关赶来了,“车子没有直达的,中间两部车子都是只乘了一站就要换。”

  每一次来,她都拎着一个蛮大的环保袋,里面的保温罐装了给妈妈做的午饭,这天是黑木耳笋干丝瓜汤。许奶奶没有牙,只能把饭菜打成糊状吃,所以宣阿姨每次都要多加一点汤。除了饭菜,还有水果,喝的茶水里经常会加一些铁皮石斛、人参补充营养。

  每天一早先给妈妈吃个水果糊。护理员打来热水,宣阿姨就给妈妈泡脚,泡完便抱着妈妈在房间走两圈。为什么要抱着走?因为许奶奶的腿已经走不了路了,宣阿姨抱着妈妈,整个人都挂在她身上,她拖住妈妈的屁股慢慢朝前挪,“要是一点不动,那更加糟糕,不管怎么样都要让她走一走。”

  宣阿姨说,在自己的记忆中,妈妈是位个性活跃开朗的人。她曾经是一名杭州的公交售票员,工作很忙碌,每天早出晚归,既要赚钱,又要照顾两姐妹。爸爸去世得早,妈妈的辛苦,两姐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许奶奶病情已进入最后一期,她原来住在福利中心的健康区,现在到了失智区,而且从一开始的健忘,到慢慢丧失了沟通能力,眼睛几乎看不见了,话也说不了。她有时候会叫女儿“阿姨”,已经分不清人了。“她叫我什么都无所谓的。姆妈,来抱抱,亲一下。”宣阿姨伸出手抱住妈妈,把脸贴到妈妈脸上,而许奶奶会很配合,还会把女儿的手捧在自己手里,不停地抚摸。

  宣阿姨感慨,妈妈在,人生就还有来处,“现在我们只要每天能看到她,喊一声妈妈,就是莫大的欣慰了。”

  (杭州日报通讯员 童超 记者 史洁 文/摄)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