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杭州用梦幻联动推动文旅破圈

· 杭州举办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 “圈”出百姓幸福生活——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的杭州新实践

· 铂金奖!杭州花境作品荣获2024上海(国际)花展最高奖

· 让市民享受更丰富的“公园20分钟” 杭州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至2035年)出炉

· 杭州这两名好人上榜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 运河游船推出“一日通” 一日内可无限次换乘

· 杭州亚运会“长尾效应”显现 赛事经济热力足

文明播报  
>>更多  

· 老师脚骨折坚持“站”讲台 师生轮流“护送”上下课

· 西湖景区垃圾分类主题巴士“上线”了

· 一边是倾力寻找 一边是真诚感谢 清卫员翻遍18个垃圾桶只为帮学生这个忙

· 23年前写下“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浙大女生已成为优秀企业家

· 地铁1号线到站 乘客都不下车 全在等……

· “杭州太让人有安全感了” 地铁站这一幕引来网友感叹

· 看“隐藏的战争”传承红色精神

· “掰开揉碎”让镇村干部听得懂有收获 临安“聚红星”宣传团“声”入人心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文明播报
蒋村龙舟匠心造
杭州文明网     2018-06-14 08:26:52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王 洁

  

 

 

 

图片来源:杭州日报

  晨光熹微。

  72岁的陈小狗挎着用了几十年的工具箱,穿过蒋村花园,来到晴川街上。

  这是一条西溪湿地北面的喧闹街巷,住着的多是蒋村原住民,路两边早点店、杂货铺、小超市、社区银行等鳞次栉比。

  陈小狗缓缓走着,直到在晴川街109号站定。

  家之外,这是老陈最常来的地方。

  锈迹斑斑的卷闸门缓缓拉起,一道光亮透了进去。

  四艘斑驳破旧的老龙船层层叠叠堆在一起,船上有几只色彩绚丽的龙头,用塑料袋盖着,还有些大小不一的划桨、龙尾散落在角落。作坊中间,一只尚未完工的龙舟倒扣着,是公羊会一周前订购的。

  这个平时少言寡语的瘦削老人,打量着龙舟作坊的每一个角落,眼睛里有了异样的光彩。

  他走到工作台前,台上刻刀、锉子、锤子、墨斗等工具堆成一堆,还有几块待打磨的船板。

  两块木板拿在手上比较了一下,老陈操着当地的土话小声嘀咕了几句,拿起一块厚板小心地锉了起来。

  沙——沙——,刨木花飞溅。

  一盏茶的工夫,小他3岁的老伙计周法田来了。

  “老陈,搭把手,把龙舟抬出去。”周法田是个大嗓门,向陈小狗招呼着。

  那艘倒扣着的龙舟被抬到了作坊门口。老周张开粗糙的大手,比画着船板的宽度、高度,随后拿起锤子“咣—咣—”敲打起来。

  老周说,造船的步骤不多,但每一步都很考验手艺。

  首先,将香樟木锯断后刨成平滑的木板。接着,先做船身,再造船底,然后将每块木板组装起来,龙身就成形了;将木头的每一个角落,都刷上桐油,每年一次,连续刷三年,这样才能经久不腐;最后在龙舟赛前,在龙身上装好精心雕画的龙头。

  一艘龙船,两个人通力合作,差不多需要耗时10天,要用到10块木材、1500个钉子。

  “我们的龙舟是没有模型的,纯手工制作,质量好着咧,蒋村花园40多条船,有一半是我们做的,仓前、五常、双桥的村民都来订购我们的龙舟。”

  “前两年我们给公羊会做过一艘龙舟,还漂洋过海到美国参加表演呢。”

  跟记者说起这些,周法田语气中透着自豪。

  龙头是龙舟的灵魂。

  作坊里的几个龙头,做得栩栩如生,龙头高昂,口吐红信子,雕刻的眼睛在弹簧作用下上下跳动,用了红、黄、蓝、绿、黑等5种颜色。

  “龙头的嘴巴一定要大,牙齿要龅,眼睛要突出,颜色要鲜艳,这样才显得很威风、有气势。村民们的本意仍旧是图个吉祥,并借此让自己的村子在龙舟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陈小狗说。

  “龙头很难做吧?”记者问。

  “制造龙头工艺相当复杂,从龙嘴至龙角,有十几道工序,选木、裁板、雕琢、打磨、抛光、上色装饰……一道也不能少,而制作龙头最难的是雕刻龙嘴,一旦失手,将前功尽弃。”老陈慢吞吞地说。

  慢工出细活,制作一个龙头差不多需要1周时间。

  吃完中饭,两人会坐在长条凳上唠唠。

  “每年端午,我们这里比过年还热闹,家家户户都按照传统,先‘请龙王’、再划龙舟,聚集到西溪湿地的深潭口。”周法田挑起了话题。

  “热闹是热闹,整个蒋村地区,会做龙舟的不到10个人喽。”陈小狗表情有些怅然。

  “是啊,做龙舟这么辛苦,又赚不了什么钱,年轻人谁还干啊。”

  做了60多年龙舟的老陈,特别提到了一位叫余顺喜的老艺人。那是位老陈自叹不如的老师傅,早已过世。

  “合建村、登云圩、包建等村子里有三个解放前的老龙头,都是老余头做的,手艺很好,每次在龙舟胜会上亮相,都很吸引人。”

  “龙舟就是我们最宝贝的东西,哪一天我们也做不动了,不知道后辈们该如何一代一代把龙舟精神传下去。”

  两位老人哑然。

  晚上,几点星光在天空的西面忽明忽暗。

  老陈重重地拉下了卷闸门,跟周法田在巷子里分道扬镳。“这两天抓紧了,下水前给龙船抹上一层桐油,端午前必须交货。”

  街巷深深,是两位老人渐行渐远的背影。

  关于龙舟的无上荣光、些许遗憾和热闹过往,都留在了身后。

  (杭州日报记者 毛长久 通讯员 俞建良/文 记者 许卓恒/摄 见习记者 刘乃武/视频)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