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世界读书日 在阅读中感受美好

· 每户1.6万元的标准!杭州将有350户家庭可免费改善居室

· 杭州通过 “国家节水型城市”省级复查

· 杭州用梦幻联动推动文旅破圈

· 杭州举办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 “圈”出百姓幸福生活——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的杭州新实践

· 铂金奖!杭州花境作品荣获2024上海(国际)花展最高奖

· 让市民享受更丰富的“公园20分钟” 杭州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至2035年)出炉

文明播报  
>>更多  

· 老师脚骨折坚持“站”讲台 师生轮流“护送”上下课

· 西湖景区垃圾分类主题巴士“上线”了

· 一边是倾力寻找 一边是真诚感谢 清卫员翻遍18个垃圾桶只为帮学生这个忙

· 23年前写下“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浙大女生已成为优秀企业家

· 地铁1号线到站 乘客都不下车 全在等……

· “杭州太让人有安全感了” 地铁站这一幕引来网友感叹

· 看“隐藏的战争”传承红色精神

· “掰开揉碎”让镇村干部听得懂有收获 临安“聚红星”宣传团“声”入人心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文明播报
杨湘英:“护士发明家”的魔法口袋里装着智慧和“用心”
杭州文明网     2017-08-18 14:00:54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陈俊男

偏瘫患者实用型多功能枕 图片来源:每日商报

陈敏/摄 图片来源:每日商报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热爱自己的行业,有一颗钻研的心,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而我说“三百六十行,行行能出发明家”,凭借的是一双慧眼,一颗“惠心”。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护士杨湘英用自己的智慧和“用心”换来患者的尊严与笑容。

  从2015年9月起至今,杨湘英已成功申领到包括偏瘫患者多功能枕、防止卧床病人趾骨压疮脚套、气管切开后气道加温湿化器、防堵塞注食器等1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还凭借“上肢活动障碍患者背部清洁按摩装置”,获得全国首届“中华护理学会创新发明奖”,被大家誉为“护士发明家”,还被评为2016年度杭州市“优秀护士”,2016年第四届“最美杭州人”。

  感同身受是最好的灵感源泉

  36岁的杨湘英2003年从温州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毕业后进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2007年从内分泌科转到康复科。与其他科室不同的是,康复科面对的大多是偏瘫、脑脊髓损伤、功能性障碍的病人,常年卧床、自理困难,行动不便,这些都为护理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压力。

图片来源:由杨湘英本人提供

  有些患者痰痂紧贴上颚不易清除,需要小心翼翼地用手为他们一点一点地挖出,手指常常被咬破;有些神经源性直肠的患者,大便几天不解,在教会家属直肠训练方法的同时,还要为患者进行肛门指压……护理工作常常需要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重复。但对杨湘英来说,时常让她感到沉重的不是自己工作上的劳累,而是每天面对身体和内心备受折磨的病人所承受的痛苦。

  吃饭、洗澡、上厕所,哪怕是翻身、坐起,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对这些病人来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他们的内心也因为身体上的病痛和生活上的不便而备受打击。内心柔软善良的杨湘英深深地感受到了患者身心的痛,便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为患者做点实事,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关爱,帮助他们减轻病痛、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早日重返家庭和社会。

  很多人惊叹于短短两年时间,杨湘英怎么能有这么多的发明灵感?

  其实,这并不让人意外,因为这些发明的灵感,是来自杨湘英14年的护理生涯,其中10年在康复科临床护理知识和经验的日积月累。除了来自她理解病人的需求以外,还有作为护理工作者,深刻体会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所带来的思考。

图片来源:由杨湘英本人提供

  “我们科里共有32张床位,13名护士,平时住满了病人,80%以上是脑中风患者,其次为老年病患者,60岁以上的占了大多数,所以每个护士平时的工作还是比较繁重的,还有很多同事因为常帮病人翻身、坐起、移动等承重的工作而落下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杨湘英说。

  能不能搞一些护理上的发明,来减轻康复病人的痛楚?能不能做些护理附件,来提高医护人员平时工作中的效率?正是对病人、家属以及医护工作者的感同身受,让杨湘英在工作生活中常常比别人想得更多,发明灵感才会源源不断。

  每个灵感都需要“用心”,但更需要集思广益

  说起自己的14项发明专利,杨湘英很谦虚,她说,“专利发明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只是一个技术方案的形成受到了法律的保护,要把它们转换成真正应用于临床的实物,让病人受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5年,杨湘英进修全国康复专科护士,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位室友和她聊起自己申请发明专利的经过,杨湘英听了豁然开朗,好像之前自己积压的想法和疑问都找到了出口。

图片来源:由杨湘英本人提供

  “以前在工作中有做一些护理附件的想法,但苦于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去做。跟这位室友交流的时候,得知她已经做了四五个发明专利了,正好就跟她请教了怎么把一些想法用技术方案表达出来,如何写发明专利申请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写了三个,没想到都申请下来了。”其中,第一项发明“上肢活动障碍患者背部清洁按摩装置”还获得了第一届中华护理学会创新发明奖。

  “这个装置呈U型,可以套在肩膀上,一端装有搓澡海绵,按下手柄上的按钮,海绵还可喷出沐浴露。只要病人一侧手臂能小幅活动,就能借助这个‘洗澡神器’,独自完成背后搓澡。从康复学上看,一侧手臂的摆动,也能带动另一侧手臂肌肉的运动。”杨湘英介绍说。

  获得发明的灵感,不仅需要在工作中特别留心观察和思考,还需要生活上的“用心”。看儿子喜欢抱着玩具小狗睡觉,想到了利用泡沫颗粒容易塑形,不影响人体血液循环,特别适合做“防止卧床病人趾骨压疮脚套”;看到病人拧毛巾时把衣服袖子弄得湿答答,就借鉴了电视购物上自动拧干拖把桶的原理,发明了“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专用毛巾拧干装置”;带有控温装置的“防堵塞注食器”参考了婴儿的变色勺……杨湘英说,有三分之一的发明灵感来源于这些生活细节,每个灵感都需要“用心”发掘,但只有集思广益才能把灵感变得完美可行。

  “在北京领奖的时候,有人在上面汇报,下面听的人就会考虑这些发明在实际临床中会有哪些问题。其中有位发明者在介绍一个PCI术后止血压迫装置时,和我同行的心内科的护士长就提出,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长时间压迫某个部位,很可能会造成肢体坏死,血液循环不畅。她的质疑让我一下子受到了启发,原来一个人的眼界是很狭窄的,以后有了灵感以后,一定要和同事多交流,多征求大家的意见,这样才能集思广益,改进之后也更能符合实际应用。”杨湘英说。

  申领专利只是起点,

  不断创新才能发挥价值

  杨湘英两年的努力,攻克一个个难题,换来14本暗绿封面的专利证书,被大家誉为“护士发明家”。杨湘英直言,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之后,收获最大的是,有很多人来关注康复病人的需求,还有很多同事同行来取经,她很高兴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经验分享给她们。

  在被问及与其他人分享和交流发明灵感时,会不会害怕被抄袭和利用,她坦言,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很有限,越多的人来参与和推动这件事,才会有更多的病人受益。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对她来说,首先想的是发明有没有被转化为实物,有没有造福病人和社会。

  “我搞发明从来不会想那么多,只是我对护理发明感兴趣,就像有人喜欢绘画,擅长唱歌,学习和积累之后,发明也变成了我的特长。”

  发明灵感会不会枯竭?会不会陷入瓶颈?

  杨湘英说,只要牵挂着病人的需求,只要用心钻研,总会有收获。申请发明专利只是一个起点,不断创新,运用于实际,才能让它们充分地发挥价值。

  “康复医学护理发明需要知识积累,还要融合多种学科知识,要学的东西很多。如果能结合多领域的专业人才,特别是现在的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医疗的专家能多多为我们提供智力支持,我想未来关于康复病人的医疗服务还会有质的飞越。”

  值得高兴的是,目前杨湘英的4项专利,偏瘫患者实用性多功能枕、女性接尿器、用于膀胱容量测定的输液加温及计量装置和气管切开后气道加温湿化器,已经有企业确定要投入生产,很快要从图纸转化为实物了!另外,还有其他专利也正在积极接洽厂家,杨湘英还想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把这些发明专利再仔细推敲琢磨,在之前的基础上再改进,再创新。

  现在,杨湘英最大的愿望是早日看到这些专利真正用于临床护理、造福病人,让全社会都能重视康复事业。

  在每日商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涌金广场户外大屏,您还可以看到更多有关杨湘英的视频内容。同时,也欢迎您在官微留言点评,并向我们推荐身边的优秀人物,用他们的点滴事迹来诠释杭城正能量。

  (每日商报 记者 应丹 通讯员 张颖颖)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