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杭州这两名好人上榜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 运河游船推出“一日通” 一日内可无限次换乘

· 杭州亚运会“长尾效应”显现 赛事经济热力足

· 杭州高质量建设国储林探路“生态共富”新模式

· 杭州推出关爱困境儿童心理健康15条措施

· 杭州的“幸福密码” 就在“家门口”的社区食堂

· 杭州一大波体育场馆免费开放

· 2024年第一季度“杭州好人”公示

文明播报  
>>更多  

· 老师脚骨折坚持“站”讲台 师生轮流“护送”上下课

· 西湖景区垃圾分类主题巴士“上线”了

· 一边是倾力寻找 一边是真诚感谢 清卫员翻遍18个垃圾桶只为帮学生这个忙

· 23年前写下“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浙大女生已成为优秀企业家

· 地铁1号线到站 乘客都不下车 全在等……

· “杭州太让人有安全感了” 地铁站这一幕引来网友感叹

· 看“隐藏的战争”传承红色精神

· “掰开揉碎”让镇村干部听得懂有收获 临安“聚红星”宣传团“声”入人心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文明播报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家喻户晓 很多人不知道 它诞生于美丽的西子湖畔
杭州文明网     2016-10-24 09:24:50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王 洁

  

演员在表演《长征组歌》。 图片来源:杭州日报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

  这段伴随了几代人成长的著名旋律,出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很多人不知道,《长征组歌》诞生于美丽的西子湖畔。在这熟悉的旋律中,闪动的是真正的激情和最美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骆小峰说。

  西子湖畔千辛万苦写组诗 “不知道自己掉了多少眼泪”

  1964年2月,长期超负荷工作的萧华积劳成疾,患了肝炎。同年4月,他转到杭州疗养,每天打针吃药。

  “虽然在西子湖畔疗养,但长征中艰苦卓绝的生活、牺牲的无数战友,常使他夜不能寐,便爬起来奋笔疾书。”杭州海勤疗养院政工办主任成玮说,1964年9月至11月间,在玉皇山麓杭州海疗的一座小楼里,萧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之中。

  骆小峰根据党史记载说,萧华后来曾多次对曲作者、演员们讲述写作时的情形:“我写《长征组诗》,不知道自己掉了多少眼泪。有些段落,如告别、进遵义、过雪山草地、报喜等,就是一面流泪一面写的。想起长征中的艰难困苦,牺牲了那么多的好同志,怎么能不难过呢?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想起这些,又怎么会不高兴呢?难过、高兴,都会使人流眼泪的。”

  为创作《长征组诗》,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病中的萧华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也经历了一次艰难的“长征”。

  融情于心改组歌

  经过10次修改定稿

  用什么艺术形式来表现长征,是萧华首先遇到的问题。

  “中国古典诗词的凝练、概括、含蓄、极强的表现力,加之优美的格律和高度的形式美,对萧华启发很大。”骆小峰说,经过一番思考,萧华决定用组诗的形式来表现长征。参加过长征的萧华,从极其复杂的长征历史中选取了12个最具典型性的事件,安排了组诗的整体结构。以毛主席《七律·长征》诗的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为组诗命名。

  《长征组诗》创作完成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并巧妙地把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

  晨耕等人曾到杭州向萧华汇报组歌创作情况。萧华不顾病痛安排了10天时间向他们讲解组诗。作曲家李遇秋回忆,萧华的解读,为自己完成《长征组歌》的后期创作及几次大的修改,打下深厚基础,“我当时完全进入了红军长征当中的一种状态。所以后期创作非常非常快,最后在写总谱的时候,基本上是3天一首。现在如果让别人来抄总谱,他一天也不一定抄得完。这个创作速度,在我这一生里,都是最快的,并且创作质量也是最高的。”

  此后,萧华与作曲家们又共同讨论修改。经过近10次修改,基本确定组歌,此后即投入排练。

  组歌有鲜为人知的两种版本:

  “总政版”和“战友版”

  1964年11月中旬,萧华把谱曲任务交给了总政歌舞团团长时乐蒙和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团长晨耕,分别组成《长征组歌》谱曲创作的两套班子,并形成鲜为人知的两种版本。

  这两种版本,一种是由总政歌舞团创作并演出的《红军不怕远征难――表演大合唱》,简称“总政版”;另一种是由战友歌舞团创作、后来摄制成彩色舞台艺术片并广为传唱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称为“战友版”。

  骆小峰说,这两个版本内容基本相同,但音乐风格和表演形式却截然不同。后来“战友版”的《长征组歌》作为普及作品,由战友歌舞团排演、推广,为观众喜闻乐见,流传甚广。

  1965年8月1日,《长征组歌》在北京公演,立即轰动全国。报纸、电台连续报道,全国掀起了一场忆长征、学英雄、讲传统的运动,长征组歌一时家喻户晓,成为革命传统的象征。

  (杭州日报记者 郑莉娜 楼蕲)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