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杭州这两名好人上榜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 运河游船推出“一日通” 一日内可无限次换乘

· 杭州亚运会“长尾效应”显现 赛事经济热力足

· 杭州高质量建设国储林探路“生态共富”新模式

· 杭州推出关爱困境儿童心理健康15条措施

· 杭州的“幸福密码” 就在“家门口”的社区食堂

· 杭州一大波体育场馆免费开放

· 2024年第一季度“杭州好人”公示

文明播报  
>>更多  

· 老师脚骨折坚持“站”讲台 师生轮流“护送”上下课

· 西湖景区垃圾分类主题巴士“上线”了

· 一边是倾力寻找 一边是真诚感谢 清卫员翻遍18个垃圾桶只为帮学生这个忙

· 23年前写下“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浙大女生已成为优秀企业家

· 地铁1号线到站 乘客都不下车 全在等……

· “杭州太让人有安全感了” 地铁站这一幕引来网友感叹

· 看“隐藏的战争”传承红色精神

· “掰开揉碎”让镇村干部听得懂有收获 临安“聚红星”宣传团“声”入人心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文化杭州
龙应台携新书来杭与读者面谈
杭州文明网     2018-10-15 08:32:02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王 洁

  这是一本写给三代人的书

  “我已经走过了几座城市,但是一到杭州,感觉就完全不一样,因为我知道这座城市的很多事,却没有在这里生活过。”昨天,作家、学者龙应台带着她的新书《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来到浙江图书馆与读者见面。杭州读者对于龙应台的热情极高,从下午一点,距离演讲正式开始还有一个半小时就开始有人排队等待入场,以至于人太多,浙江图书馆不得不开启了两个额外的场地来现场直播这场讲座。

  在读者们熟悉了她与孩子的故事之后,龙应台的这本书开始关注“死亡”。如书中所说——“下一代将来会怎么对待我们,要看我们此刻正在如何对待上一代”,所以关于“死亡”,她很执着地要和读者谈一谈。

  关于杭州——“1946年,我的父母在天香楼结的婚”

  演讲开始前的采访中,当记者问及她和母亲美君对于杭州的回忆时,龙应台卖了个关子,“等会听我在演讲中怎么说”。演讲的开头,她讲了一个从美君的回忆录里看到的往事,说的是当年美君押着一条船来杭州卖货,然后换了一船葡萄干回淳安。“昨晚,我下了高铁,这个葡萄干的故事就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龙应台说。

  她说,父母是1946年在杭州的天香楼结的婚,还问现场的读者们现在天香楼是否还在,当得知店还在,只是换了地方后,她表示了深深的遗憾。

  和上一次,2008年来杭州一样,龙应台这次也住在湖边的酒店,她说上次她随机上了一趟公交车,坐到了九溪,然后一路从龙井逛到了满觉陇,“我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桂花树”。这一次,她也特意多在杭州盘桓几天,希望能再去满觉陇看看。

  “我一路闻着桂花香,觉得今天的相聚特别难得和珍贵。”她说她一直记得美君跟她讲述当年离开杭州时的表情,没有哭泣,但悲痛。

  关于死亡——“人生在做远行的时候,要做好准备”

  《天长地久》里有19封写给母亲的信,还有35则短故事,以及她对两个儿子的“采访”。对龙应台而言,每个部分都很重要,“因为这是写给三代人的书”。

  “我想让读者知道,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美君,他们都是有‘来处’的。”她说与孩子的对话就像是把“景深拉深”,“让20多岁的年轻人能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触”。

  龙应台说,中国人对生死这件事情比较忌讳,不太愿意谈论“死亡”,所以得自己学。2004年父亲的过世给他上了第一堂生死课。后来,她卸掉了公务负担,从去年8月开始搬回了母亲美君身边,陪着患有失智症的母亲过着每一个平淡却又不简单的日子。

  “大部分人过了五十岁以后都会想(死亡)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人生的本质问题。中国人的这种避讳其实不自然,人生做远行的时候,应该做好准备,这是不同年龄段都要思考的议题。”龙应台说。

  关于这个终极命题,她也会和两个儿子讨论,他们还谈论了“死后修坟”的问题,“中国文化里会把年轻人看得更小,但其实他们的成熟度是超过了上一代的,千万不要把他们当小孩去看待”。

  她说,儿子们告诉她,最后的时刻一定要把她放在他们身边,正如她现在做的那样。

  (杭州日报首席记者 张磊)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