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世界读书日 在阅读中感受美好

· 每户1.6万元的标准!杭州将有350户家庭可免费改善居室

· 杭州通过 “国家节水型城市”省级复查

· 杭州用梦幻联动推动文旅破圈

· 杭州举办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 “圈”出百姓幸福生活——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的杭州新实践

· 铂金奖!杭州花境作品荣获2024上海(国际)花展最高奖

· 让市民享受更丰富的“公园20分钟” 杭州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至2035年)出炉

文明播报  
>>更多  

· 老师脚骨折坚持“站”讲台 师生轮流“护送”上下课

· 西湖景区垃圾分类主题巴士“上线”了

· 一边是倾力寻找 一边是真诚感谢 清卫员翻遍18个垃圾桶只为帮学生这个忙

· 23年前写下“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浙大女生已成为优秀企业家

· 地铁1号线到站 乘客都不下车 全在等……

· “杭州太让人有安全感了” 地铁站这一幕引来网友感叹

· 看“隐藏的战争”传承红色精神

· “掰开揉碎”让镇村干部听得懂有收获 临安“聚红星”宣传团“声”入人心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文化杭州
发源于苏州,“重生”于杭州 杭州与昆曲,“缘”来那么深
杭州文明网     2017-05-24 09:17:29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陈俊男

图片来源:杭州日报

图片来源:杭州日报

图片来源:杭州日报

  上个周末,唐云艺术馆。悠扬的笛声响起,加上百转千回的唱腔,灵动流转的眼波,一位翩翩白衣少年,一位美丽花季少女,给现场的观众们演绎了《游园惊梦》中的一个片段。由杭州名人纪念馆和浙江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的“2017西湖名人讲堂”第二期,就在这委婉细腻的水磨调中开讲了。

  “虽然大家都觉得昆曲和苏州关系很深,但其实,杭州在中国昆曲的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拥有40年昆曲表演经验的国家一级演员李公律说,杭州在昆曲的发展历程中,很重要。

  杭州和昆曲的渊源很深

  昆曲被大家广为熟知的剧目应属《牡丹亭》《长生殿》了。这两本著名的昆曲话本的作者,和杭州、和浙江缘分很深。

  “当时的剧作家,就是‘南洪北孔’,‘南洪’就是洪昇。”李公律说,“大家都知道西溪湿地有一个洪园,洪园就是洪昇在杭州居住的地方。”洪昇就是在杭州创作了脍炙人口、到现在都在流传的昆曲经典名作《长生殿》。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和浙江也很有缘分,他曾在遂昌做过5年县令,并且酝酿创作了《牡丹亭》。

  《十五贯》让没落的昆剧重获新生

  其实,杭州对于昆曲发展最有里程碑意义的还是让昆曲从快要消失的民间艺术,在神州大地再次点燃它的魅力,得以保留并且发展壮大。

  新中国成立前的一段时间,昆剧凋零,台上唱的比台下看戏的人还多,也没有正规的昆剧团。

  当然,还是有人用非常简单的行头在坚持演出。

  李公律说:“就是我的师傅周传瑛他们一帮艺人,利用一艘破船,在苏州一带到处卖艺求生。”新中国成立后,剧团就在嘉兴落下了脚。

  当时的文化宣传部门正在寻找遗失在民间的剧团,发现嘉兴有这么一个昆剧团,虽然条件简陋,但是表演十分精彩。所以,邀请剧团来到杭州,并成立正规国有剧团进行扶持。

  正规的剧团成立后,就组织编排了一出《十五贯》的剧。没想到,这出剧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当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各看了两场。”人民日报也专门为这出剧写了报道。

  “那时候全国已经没有什么昆剧团了,这出剧让人们再次认识了昆曲。正是浙江昆剧团成立后,全国别的城市才陆陆续续成立了更多的昆剧团。”

  李公律告诉读者,周总理还专门评价过浙江昆剧团:“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古老剧种是否还能活在当下

  1977年,浙江昆剧团开始招收学生,培养下一代。“那时候招募现场非常火爆。”李公律说,“我这个班,就是从两三千人中挑选了12个人。”

  “我在老师周传瑛身边耳濡目染,不仅学习的是老师的本领,更是学习老师的艺德。”李公律说,尽管周传瑛老师已过世多年,老师的教诲依然在耳畔萦绕。“老师虽然从嗓音上来说,并不是唱小生最好的料,都有人建议他改行。但是老师一直坚持着,对着月光(那时候没有镜子)练习。”

  这次讲课,李公律特地带来了他的学生。“学习昆曲非常苦,而且成材率很低。”李公律说,从小时候就开始学,可能要到三四十岁才能成材。“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很不容易。”

  在联合国确定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昆曲是最早全票通过的。李公律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看起来慢悠悠的昆曲,“昆曲600年这么绵延不断地传下来,到现在不断不灭,说明它的艺术生命力很强。”

  (杭州日报 通讯员 陈杰 记者 边晓丹 /文 孙小明/摄)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