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宣传+检查”双管齐下 全域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

· 清明祭扫出行攻略来了 公交专线和智慧停车为市民提供便利

· 回迁安置民生实事进度条拉至30% 杭州全年将完成35000户安置群众回迁

· 这份申请指南请查收 杭州市大学生青荷礼包推新

· 后亚运攀登启“杭”丨杭州如何拥抱世界

· 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杭州发布商业外摆政策2.0版

· 全国首个系统展示大运河廉洁文化的数字平台在杭发布

· 杭州10所中小学入选国字号示范学校

文明播报  
>>更多  

· 挂职第一书记张立超带领周弄村走上共富大道

· 杭州这位弯腰老奶奶真美!有你们真好!

· 十元吃好! 古荡提升“小哥”幸福感出新招

· 暗号:来份单人餐!价格:不要钱!

· 跨越6年 他们在残健融合的路上重逢

· 杭州是懂浪漫的 武林路上的玉兰开成了粉红爱心

· 租金便宜地段好 19户环卫家庭选到“心家”

· 小吃店成助餐点 这样的服务很暖心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文化杭州
非常“国际范”的西溪国际艺术节圆满落幕
杭州文明网     2017-01-20 10:06:05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王 洁

  这个“小而美”的艺术节给观众带来什么?

  

 

 

 

图片由西戏提供

  1月3日晚,在观众对来自巴西的“史诗剧”——《萨琳娜》的不断赞叹中,第二届西溪国际艺术节圆满落幕。

  四个月时间,100多场演出,3万人次观众走进西溪天堂艺术中心。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作品中,70%左右的演出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如此“国际范儿”的艺术节让杭州观众大开眼界,更为丰富多元的艺术形式所震撼。

  第一届西溪国际艺术节曾被称为“小而美”,那么一年多时间过去,这个与众不同的艺术节,给观众带来了什么?

  跨年之夜,108个普通人走上脱轨的舞台

  西戏舞台上,很多艺术形式闻所未闻

  人们熟知的舞台艺术,有戏剧、舞蹈、音乐、话剧等,可是在西戏的舞台上,观众看到了更多新鲜的艺术形式,有些甚至闻所未闻。

  比如英国AD无限剧团带来的黑光剧《光》,用快速剧场蒙太奇手法,带观众体验剧院里的《盗梦空间》。再比如儿童剧《魔毯星空》,通过传感器和红外线成像技术,孩子们和演员一起融入整部戏剧的互动、舞蹈与嬉戏:身边蝴蝶翩跹,脚下潮汐翻滚……

  观众看到的剧目突破了传统的舞台艺术概念。也正因如此,西溪国际艺术节的名称,一开始就定位为“艺术节”,而没有叫“戏剧节”。

  如果说丰富的艺术形式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知,那么观众直接“走上脱轨的舞台”,则是参与其中的艺术体验。

  2016年12月31日晚,西戏策划了《你好,杭州》的跨年演出,108个普通观众直接走上舞台,跟艺术发生了紧密的联系。这场独一无二的演出是“24小时的艺术反应”,用导演李建军的话来说,就是“正常的人生好像可以走上脱轨的舞台,充满了戏剧性。”

  没有大卡司,不是大制作,观众怎么爱?

  除了想象力,这个舞台要求“真诚之作”

  如果留意一下,会发现西戏舞台上相当一部分作品都斩获过国际大奖,跟“爱丁堡前沿剧展”联系在一起的戏有不少。国际范、口碑好,自然会引起观众的好感,但是要真正留住观众,靠的还是剧本身。

  不是大制作,没有大卡司,有些团在国外也许名气响,但国内观众了解不多。引进这样的剧确实冒险,所以标准一定得严、高——除了具有基本的美学标准,丰富的想象力,还有一个比较主观的标准是:必须是真诚的创作。

  怎么样的创作是真诚的?在西溪国际艺术节制作人董怡林看来,必定不能是那种要完成任务似的创作,必须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对艺术的热爱,这样的创作才能走心。

  西戏舞台上不乏这样的走心之作。比如英国纸电影剧团的《纸电影奥德赛》,是用纸“撕”出来的荷马史诗,一群艺术家为此打磨了7年。再如电影音乐《小鼹鼠》,虽然电影音乐这种形式本身很受小朋友欢迎,但他们呈现的创意更胜一筹:2位音乐家现场操纵78件乐器,而且很多是自制的!

  为了选取走心的剧目,只要有可能,这些剧西戏的工作人员都要亲自看过。只有自己真正倾心了,才能跟大家分享。

  有人隔三差五往西戏跑

  好的艺术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

  艺术节结束,西戏12名工作人员都累倒了。但观众的回馈是令人愉快的。每周都去西戏“报到”的观众不少,距离根本就不是问题。观众巩彬说:“每次17:30出发,看过戏到家已过23点,但从不觉疲惫,反而幸福感爆棚。”

  只有400个座位的剧场,不大,但有了一批拥趸。后台数据显示,一年自己掏腰包看10场戏以上的观众,有12%-13%。业内评价:西溪国际艺术节的作品前沿,选剧独到。

  董怡林人称“董小姐”,她认为中小型剧场的演出特别活跃,丰富、多元,更具想象力和生命力,符合未来年轻一代的文化需求。她搞艺术节的最初动机,就是因为在北京看了一个小剧场演出被震住了。

  好的艺术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观众也从中获得了自我提升。董怡林9岁的女儿,看过大部分剧,看了黑光剧《光》后,她说了一句话:原来舞台是可以不受限制的。孩子的话让董怡林大吃一惊。

  一年半过去(第一届艺术节从2015年9月份开始),最让这个群体感到欣慰的,是艺术走进了一些人的生活,开始生根发芽。

  (杭州日报记者 张向芳 文)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