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杭州这两名好人上榜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 运河游船推出“一日通” 一日内可无限次换乘

· 杭州亚运会“长尾效应”显现 赛事经济热力足

· 杭州高质量建设国储林探路“生态共富”新模式

· 杭州推出关爱困境儿童心理健康15条措施

· 杭州的“幸福密码” 就在“家门口”的社区食堂

· 杭州一大波体育场馆免费开放

· 2024年第一季度“杭州好人”公示

文明播报  
>>更多  

· 老师脚骨折坚持“站”讲台 师生轮流“护送”上下课

· 西湖景区垃圾分类主题巴士“上线”了

· 一边是倾力寻找 一边是真诚感谢 清卫员翻遍18个垃圾桶只为帮学生这个忙

· 23年前写下“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浙大女生已成为优秀企业家

· 地铁1号线到站 乘客都不下车 全在等……

· “杭州太让人有安全感了” 地铁站这一幕引来网友感叹

· 看“隐藏的战争”传承红色精神

· “掰开揉碎”让镇村干部听得懂有收获 临安“聚红星”宣传团“声”入人心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文化杭州
诗歌之夜 情感汹涌
杭州文明网     2016-10-19 08:47:56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王 洁

  

图片来源:杭州日报

  往往是这样的——美好酿造美好,诗意催生诗意。

  自古钱塘繁华,西湖的历史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太多的华章从这片湖山之间走向我们了。被吟咏太多太多年了,西湖。然而奇妙的是,我们似乎永远不必担心诗意的枯竭。

  对于诗人而言,湖山在,则诗歌在。

  白居易、苏东坡、张岱、戴望舒。这些不折不扣的湖上行吟诗人,倘若灵魂有知,面对昨夜,应当抚掌大笑——于他们而言,这未来世界居然能冒出那么多可以把西湖写进诗中的晚辈。厉害了。

  昨夜是雨夜,也是诗歌之夜。在杭州文广集团演播厅,《回眸G20诗话西湖》西湖诗歌散文征文大赛颁奖朗诵会气氛热烈。诗歌之夜,情感像雨那么汹涌。

  舒婷来了。当年的朦胧诗代表人物,除了那首著名的《致橡树》,还有很多人记得她写过的神女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感性的女诗人说,西湖已经成为独一无二的美学坐标。“我离开海中央的小岛鼓浪屿,来到天堂西湖。如果说天堂的日常是散文,那么天堂最美的,就是诗歌。”

  美国女诗人徐贞敏也来了,她是一个中国通,汉语讲得非常好听,1997年,她的新婚之旅就直奔杭州,“新婚就这样把我们带到你的水边”。她关于西湖的诗,写得柔美细腻,从新婚到儿子出生,似乎她人生中的几件重要事情都发生在西湖边。

  一个河南的狱警,写了一首《西湖十景图》,结果把这次征文大赛的诗歌一等奖给拿走了。“从短亭里侧过来的一个身影,经光阴测定已千年有余”,这是一个中原人对西湖十景的重新定义,在当代诗歌的外壳下有着十分浓厚的古典主义情怀。这未曾谋面的狱警,西湖一定深入了他的身心。

  所有热爱西湖的人都能书写西湖。 散文也好,诗歌也好。湖山正敞开怀抱,露出灵魂。

  诗会

  回眸

  “我们是用苏东坡的眼光在回看杭州”

  “你一点一抹的浓,不是谁人的淡吗?你一抹一点的淡,不是谁人的浓吗?”这是韩国传奇诗人高银在6月初的中外诗人采风活动中为此次大赛写下的诗句。

  以一块石头

  沉于西湖之底

  以一朵莲花

  浮于西湖之上

  结束在这里

  降生在这里

  ……

  这是韩国国宝级诗人、83岁高龄的高银在杭州图书馆所写的《西湖即兴》,杭州和西湖已经走进了这位第一次来到杭州的诗人内心。

  高银说:“我度过了六十年的诗歌生涯,和西湖的缘分才姗姗来迟,令我激动不已。”他还提到了1500年前新罗著名诗人崔致远,不仅考取了唐朝的进士,还做了唐朝的官员,并到杭州和诗人罗隐交流。高银说:“1500年后,我又代替崔致远诗人来杭州交流。更凑巧的是,崔致远诗人和我是同乡。在孕育出长江流域悠久文明的城市之一杭州,唐代的审美和宋代的哲理、白居易的赋和苏东坡的诗,至今聚集在这片土地上。”

  “国际化的杭州需要国际化的声音,而诗歌就是最好的声音”

  在诗人芒克看来,杭州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最有资格和条件举办这样的大型诗会。国际化的杭州需要国际化的声音,而诗歌就是最好的声音。

  西湖,是一首写不完的诗

  来自辽阔北方的诗人: 西湖让他更诗意地理解脚下的土地

  生活在寒冷的北方,贴近辽阔的俄罗斯,江南对于黑龙江诗人杨勇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谈及对西湖、杭州的情结,一句诗轻轻从他嘴边逸出:“醒着/梦着/迟迟不落/照映着远远的我……”

  去年五月,杨勇在杭州待了十多天,灵感泉水般迸发。他写下一组三百多行的诗篇。回到北方后,断断续续花了一年的时间用心修改。那些日子里,他总想起“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篇,想起远方的西湖。

  “最喜欢的还是人少的西湖,清晨或是下雨时分,那么安静,让人心里也安静下来。”他的声音还带着回忆的幸福。在微信上看到西湖诗会的活动后,他马上选取了原诗中关于西湖的部分组成《西湖诗章》来投稿。

  年龄最小的入围者才二年级:

  她觉得,西湖是一颗蓝宝石

  作为年龄最小的入围作者,小学二年级的杨晨铭,一个白白净净的小女孩儿,有着老练的文笔。在各种比喻中,她觉得西湖最像一颗镶嵌在杭城的蓝宝石。

  这次参赛是杨妈妈悄悄投的稿,直到收到入围通知才告诉女儿。 “我觉得自己挺棒的。”知道消息后的杨晨铭笑起来,眼睛弯弯。她的作品以小学二年级孩子的眼光写西湖简单一日,将苏东坡诗句情景再现。听到评价自己文笔老练,杨晨铭好奇地问:“你是说我人还没长大,话已经长大了吗?”

  说到西湖情结和杭州情结,小小人儿竟忙不迭地点头:“我觉得西湖特别好,杭州也特别好,我特别喜欢。”

  七旬老人捡起了童子功写来古体诗:

  西湖就像一场完成的梦

  对于在杭州度过56个年头的七旬老人陈席卿来说,儿时的西湖情结带着他圆了一场梦。

  上初中时他在一把折扇上看到了一幅西湖全景图,“当时就想,我一定要去杭州读书,要住到西湖边。”

  他如愿来到杭州,后来连工作单位都在西湖十景的“双峰插云”附近。每天上下班都骑车绕西湖一圈,幸福感很强。退休后,他上了老年大学,因为有点童子功,便开始学写古体诗。这次来投稿的作品,便是用传统诗格调写的西湖十景。评委的点评是:“这组十景诗造语雅驯,章法老到,是杭州历史文脉传承不断的一个例证”。

  旗袍匠人蒋师傅: 为西湖写了一首诗

  蒋兴刚是地道的老杭州,在杭州有着家族的旗袍企业。这样一双灵巧的手,为西湖写了一首诗。平和、干净,感觉是和西湖的默契才能写下的诗句。

  作为杭州人,他很难想象没有西湖。他说,西湖有一个特别的技能,“无论城市再嘈杂,只要到了傍晚,它能迅速地包容一切,马上转换到安逸静谧之中,让你的心平静下来。”他将这种力量称之为西湖的特质。

  (杭州日报记者 潘宁 李郁葱 摄影/记者 丁以婕)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