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宣传+检查”双管齐下 全域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尚

· 清明祭扫出行攻略来了 公交专线和智慧停车为市民提供便利

· 回迁安置民生实事进度条拉至30% 杭州全年将完成35000户安置群众回迁

· 这份申请指南请查收 杭州市大学生青荷礼包推新

· 后亚运攀登启“杭”丨杭州如何拥抱世界

· 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杭州发布商业外摆政策2.0版

· 全国首个系统展示大运河廉洁文化的数字平台在杭发布

· 杭州10所中小学入选国字号示范学校

文明播报  
>>更多  

· 挂职第一书记张立超带领周弄村走上共富大道

· 杭州这位弯腰老奶奶真美!有你们真好!

· 十元吃好! 古荡提升“小哥”幸福感出新招

· 暗号:来份单人餐!价格:不要钱!

· 跨越6年 他们在残健融合的路上重逢

· 杭州是懂浪漫的 武林路上的玉兰开成了粉红爱心

· 租金便宜地段好 19户环卫家庭选到“心家”

· 小吃店成助餐点 这样的服务很暖心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讲文明树新风
给水井“上户口” 留住城市记忆
杭州文明网     2018-06-15 09:03:02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王 洁

  上城“花甲老年团”编写《坊巷古井名录》“打捞”古井文化

  

这口井叫清凉井。记者 许卓恒 摄 图片来源:杭州日报

  每一口井都有故事。

  在杭州,数千口水井星罗棋布,散落在大街小巷间。这些水井是城市发展和变迁的见证者,也被视作“城市的眼睛”。近来,上城区紫阳街道民间古井研究协会,编了本《坊巷古井名录》,记录了御街二十三坊巷内现存的17口古井及其历史由来,希望给这些古井“上户口”,留住城市记忆。

  上城区是杭州历史最悠久的城区,有着特有的水井文化——这里存留了52口百年古井,经过近年来的治水和修缮工程,上城区坊巷中的156口水井重新回归了市井生活。

  以紫阳街道的御街二十三坊巷为例,这里水井众多,从鼓楼口的状元井开始,走过晓霞弄、井弄、花生弄、丁衙巷,直至元宝心,一共能发现17口古井。

  去年5月,紫阳街道居民自发组成“古井护卫队”,设立“民间井长”,并成立了“民间古井研究协会”——这也是杭州市首个民间古井保护团队,共有二十多人,平均年龄在65岁至70岁之间。该协会副会长宁国良说,自来水普及后,古井的供水作用已逐渐淡出,但它在城市景观、文化传承上的价值依然是不可替代的。

  “像十五奎巷2号南侧有口‘状元井’,明嘉靖年间,巷人多习骑射,科举考试时一举得十人,相传当时他们都是喝了这个井水后中了状元,这口井便因此得名;还有条‘井弄’,八十米的弄堂保留了两口水井,以前杭州以井命名的巷子有九条,现在独留这一条了……”说起这些水井的“前世今生”,宁国良如数家珍。

  好在,许多水井没有被时间湮没。

  坐落在吴山东南麓的宝成寺义井,井水清澈。“我们这个井噢,大家一直在用的。你要是来得晚一些,旁边洗衣台的位置都要排队呢!”附近小区的居民陈阿姨说,现在他们都将井水用作洗衣服、拖地板、清洗等等。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街坊邻里几十户人家都是共用小街上的水井,喝水、煮饭、洗衣服……一切用水全靠这口井。

  最让陈阿姨难忘的是,每到夏天傍晚,街坊邻居都会聚在井边,放两个大西瓜到井水里,不一会儿,西瓜凉了,大家大口大口吃起来,甘甜十足,特别过瘾。还有,打桶井水擦竹榻儿,晚上往竹榻上一躺,乘着凉,摇着蒲扇,好不惬意——“饮井水处话家常”,这都是老杭州人的记忆。

  而民间古井研究协会的二十几位会员,也都是些老杭州,他们对水井有着特殊感情,不少还从小在井边长大。在他们看来,这些水井,静静存在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形成的水井文化和市井风俗,是镌刻在人们记忆深处的“城市记忆”。

  因此,除了保护,他们希望从水井里“打捞”出一些厚重的历史文化来。于是他们查阅文献资料,核对居民口述内容,编写了这册《坊巷古井名录》。

  “让历史积淀活起来,把古井文化传下去。”宁国良表示,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扩大名录收取的范围,并为每一口水井量身定制保护方案。同时,街道也将打造御街古井旅游线路。

  (杭州日报记者 李婷婷 通讯员 叶慧芳)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