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杭州用梦幻联动推动文旅破圈

· 杭州举办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 “圈”出百姓幸福生活——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的杭州新实践

· 铂金奖!杭州花境作品荣获2024上海(国际)花展最高奖

· 让市民享受更丰富的“公园20分钟” 杭州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至2035年)出炉

· 杭州这两名好人上榜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 运河游船推出“一日通” 一日内可无限次换乘

· 杭州亚运会“长尾效应”显现 赛事经济热力足

文明播报  
>>更多  

· 老师脚骨折坚持“站”讲台 师生轮流“护送”上下课

· 西湖景区垃圾分类主题巴士“上线”了

· 一边是倾力寻找 一边是真诚感谢 清卫员翻遍18个垃圾桶只为帮学生这个忙

· 23年前写下“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浙大女生已成为优秀企业家

· 地铁1号线到站 乘客都不下车 全在等……

· “杭州太让人有安全感了” 地铁站这一幕引来网友感叹

· 看“隐藏的战争”传承红色精神

· “掰开揉碎”让镇村干部听得懂有收获 临安“聚红星”宣传团“声”入人心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文明聚焦
全国劳模三送“全国劳模”
杭州文明网     2019-01-10 09:04:55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王 洁

  ​孔胜东将一位90岁的听障老人送回了家 得知老人当年的荣誉,他直呼“没想到” 

  “没想到,当时确实没想到……”昨天,全国劳模孔胜东回忆起几天前送一位老人回家的事,仍感意外。

  事情发生在上周五。当天傍晚,孔胜东开着28路公交车平稳地行驶在前往火车东站西公交站的路上。“师傅,菜市桥去不去的?”一位老大爷走到他的身边,问了这么一句。

  熟悉孔胜东的乘客都知道,他一直是口头报站,每到一站,他都会用他独有的语调告诉乘客站名,并提醒乘客带好随身物品。然而,老大爷问路时,车子已经到达环城东路艮山西路口,早已过了菜市桥公交站。“老师傅,你下一站下车,往回坐,就能到菜市桥了。”孔胜东解释道。

  老大爷听后,没有说话,也没有在下一站下车,坐回了位子上。

  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送到站

  老人听不见,劳模也没辙,只能求助民警

  孔胜东开着28路公交车,一路回到了火车东站西公交站。这是他当天的最后一趟车,到站他就可以下班了。可是,当他回头检查车厢,发现之前问路的老人还坐在原位上。

  开车那么多年,孔胜东立即意识到,老人肯定是遇到麻烦了——东西丢了?迷路了?都有可能。他赶紧走过去,轻声问道:“老师傅,你需要什么帮助?”

  老人只是抬头望着孔胜东,一脸错愕,好像什么也没听见。

  东站枢纽派出所的电话响了。“你好,我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位老人,可能听力有问题,比较难沟通,现在我也弄不清他叫什么名字、要去哪里,你们能不能来帮帮忙?”电话那头的声音很耳熟。

  民警立刻赶去现场,报警人早就站在站台上等着了。民警一看报警人,这不就是全国劳模孔胜东吗?

  连招呼都来不及打,孔胜东带着民警就往车上走,边走边说:“我后来才发现老人戴着助听器,要是没有助听器,他是完全听不见的,有点麻烦。我只好叫他不要走开,我去找人帮忙。”

  民警跟着孔胜东上车一看,老人戴着棉帽,左手紧紧抓着扶手,一脸紧张。老人的手中握着一个电子设备,耳朵上确实佩戴着助听器。

  老人听不见,民警也很犯难,无论怎么询问,老人都无法正确回应。实在没办法,民警只能把老人接下车,请到附近的执勤点先休息一下,等查清老人的具体身份信息,再设法送他回家。

  送回家

  民警忙着查身份,劳模带着老人找回家的路

  老人下了车,可孔胜东还是不放心,跟着老人来到执勤点。他试着提高音量,凑到老人耳边再次问话,可老人还是听不到他说什么。老人所能提供的有用信息只有两个地名:菜市桥和燕子弄。

  这两个地名可能与老人的住址有关,可老人身上只带了一只空的袋子,乘车卡上也没有留下身份信息和家庭联系方式,光靠两个地名,还是没法确定他的住址。

  孔胜东和民警商量了一下,决定由民警设法追查老人的行迹和身份信息,由他送老人往回找,希望能找到老人回家的路。“说实话,本来我是想把老人送上31路公交车,这样他就能在浙医一院公交站下车,回家也近。”孔胜东说,“后来一想不对,他听不见,万一再坐过站,这不是害他吗?”

  就这样,孔胜东带着老人,坐车回到了菜市桥公交站。当时下着雨,孔胜东撑着伞,扶着老人边走边找。可找了一圈,老人似乎绕糊涂了,这是在哪?

  终于,孔胜东问到了燕子弄怎么走。到了家附近,老人开始认得路了,带着孔胜东就往自家单元方向走。当晚6点多,孔胜东敲响了老人的家门。

  “老头子,你到哪里去了?我们都找不到你……”一位老太太一打开门就激动地责怪道。

  找对门了,孔胜东的心终于放下了。

  送进门

  家属认出了劳模,碰巧老人也是“劳模”

  老人名叫屠永仁,今年正好90岁。由于屠老爷子听力不好,即便戴着助听器,他也很难听清旁人的话。儿子本来给屠老爷子新买了一台3000多元的助听器,可老人不肯用,一定要用旧的。不巧的是,当天,旧助听器没电了,交流就更成问题了。

  屠老爷子的老伴说,当天傍晚5点半,她见老头子还没回家,心里就急起来了。“平时,老头子出门买个菜、散个步,都会准时回来的,今天人影儿都没一个,我就怕他有个三长两短。”老太太告诉孔胜东,她还打电话给儿子,让儿子在小区附近找,一直没找到人。

  “大伯坐过站了,我从火车东站把他带回来的,人没事情,放心。”孔胜东赶紧宽慰老太太。

  短发、圆脸、眼睛不大,老太太盯着孔胜东看了许久,突然问道:“你是不是电视上经常出现的28路司机孔胜东啊?我们老头子原来在杭州绸厂上班,他也是全国劳模。”

  孔胜东一听,又惊又喜,原来自己送回来的这位老人家,还是自己的老前辈,这真是缘分啊!

  随后,孔胜东将老人顺利回家的消息通知了东站枢纽派出所,派出所立即派人赶到老人家中进行了确认。“说起来也要谢谢民警,是他们开着警车,把我送回了火车东站。”孔胜东说,后来他反复回忆,终于想起自己曾在材料里看到过屠老爷子的名字,“能帮到老人家,这真是再好不过了,只要他没事,就是最好的事情。”

  往事

  受到毛主席接见,是他这辈子最骄傲的事

  昨天晚上,我们赶到了屠老爷子家。

  老人的住房建筑年代有点早,卧室墙上贴着一张大照片,照片上是年轻时的屠永仁,目光炯炯,胸前别着十几枚徽章,证明着他曾经获得的荣誉。

  因为听力问题,屠老爷子没法和我们正常交流,他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老伴蒋奶奶和我们聊天。

  “我们老头子1956年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誉,当时,杭州只有十几个人评上。”蒋奶奶说,当年,屠老爷子还去了北京参加大会,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接见,“这件事情让他骄傲了一辈子。”

  蒋奶奶说,当年,屠老爷子在绸厂工作,做得比人家好,产量也比人家高,“我记得当年有五大生产指标,他都是第一,就算发烧,他也不肯请假,是厂里有名的铁人。”

  上世纪80年代,屠老爷子和蒋奶奶先后从绸厂退休。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屠老爷子的听力渐渐出现问题。家人曾想让他去做手术,但考虑到老爷子年事已高,只能作罢。还好,老爷子身板还算硬朗,经常出门走动,只是没想到有一天会被全国劳模孔胜东送回家。

  如今,蒋奶奶和屠老爷子交流都靠写字,要吃什么、要去哪里,都写出来。“已经习惯了。”蒋奶奶笑笑。

  我们离开时,屠老爷子站了起来,伸出双手,说了整个采访中唯一的话:“谢谢你们。”

  编后语

  关于“屠永仁”,我们应该了解更多

  为印证蒋奶奶的说法,也为了解屠老爷子更多的事迹,在编辑稿件时,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最终,在浙江省档案馆的官方网站上找到了关于屠老爷子最翔实也最权威的资料。

  原来,屠老爷子在1955年、1956年连续被评为浙江省先进生产(工作)者,其中,1955年还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1956年更作为浙江省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值得注意的是,在档案归类中,屠老爷子的资料被归入了“浙江省历任劳动模范”一栏,身边的人称他为“劳模”,也无不当。

  全国劳模送“全国劳模”回家,这是一段暖心的故事,也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伟大日子,我们应当铭记在过去70年中为祖国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优秀劳动者,秉承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代创造新成就。

  亦以此文向“屠永仁”们致敬。

  (杭州日报通讯员 许雷阳 鲁静波 记者 李维和 文 廉笑尘 视频)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