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世界读书日 在阅读中感受美好

· 每户1.6万元的标准!杭州将有350户家庭可免费改善居室

· 杭州通过 “国家节水型城市”省级复查

· 杭州用梦幻联动推动文旅破圈

· 杭州举办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 “圈”出百姓幸福生活——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的杭州新实践

· 铂金奖!杭州花境作品荣获2024上海(国际)花展最高奖

· 让市民享受更丰富的“公园20分钟” 杭州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至2035年)出炉

文明播报  
>>更多  

· 老师脚骨折坚持“站”讲台 师生轮流“护送”上下课

· 西湖景区垃圾分类主题巴士“上线”了

· 一边是倾力寻找 一边是真诚感谢 清卫员翻遍18个垃圾桶只为帮学生这个忙

· 23年前写下“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浙大女生已成为优秀企业家

· 地铁1号线到站 乘客都不下车 全在等……

· “杭州太让人有安全感了” 地铁站这一幕引来网友感叹

· 看“隐藏的战争”传承红色精神

· “掰开揉碎”让镇村干部听得懂有收获 临安“聚红星”宣传团“声”入人心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文明聚焦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最珍贵的遗产
杭州文明网     2017-11-16 09:21:40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陈俊男

  教书育人一辈子,老教师立遗嘱捐献全部个人财产

  等待13年,230万元遗赠终化为云南孩子的新校园

周光华生前工作照 图片来源:浙江省电力公司提供

莽王小学孩子们的笑脸 图片来源:浙江省电力公司提供

“教育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 图片来源:浙江省电力公司提供

  滇西南边陲,怒江东岸,一路颠簸之后,距离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城约28公里的何元乡莽王小学出现在眼前。

  11月15日,莽王小学的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在破旧的桌椅前上课。很快,他们的学校就要变样了——一笔230万元的捐赠将用于校舍的翻新和扩建,而这笔钱,来自一位已故的杭州老人周光华。

  2004年去世前,周光华留下遗嘱,要把全部个人财产捐给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时隔13年,老人的遗愿终于达成,受捐学校也正式更名为“莽王光华小学”。

  光华,这个名字和老人的遗愿一样,温暖人心。

  教书育人一辈子,他也节俭了一辈子

  周光华是一位电力系统的老师,曾任教于清华大学和原山东工学院。1980年,他调入浙江省电力职工大学,担任热力教研室主任和学校锅炉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因为工作表现出色,他曾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原浙江省电力职工大学副校长万易回忆:“当时学校非常缺乏既懂专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周老师专业理论非常扎实,又懂工程,熟悉生产一线情况,他来了以后,学校的动力专业马上就搞起来了。”周光华最大的教学特点是注重实践,作为厂校联系的桥梁,他经常带青年教师、学生到发电厂搜集资料和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在大家记忆里,周光华总是拎着一只黑色手提包来上课,20多年不曾更换。直到包上的皮一块块裂开掉落,有同事看不过,就劝他换个包,可他自己无所谓:“这个还能用的。”去过周家的人,更会被他家里的布置震惊——除了书,没有一点像样的家具和家电——衣柜是用木板一块块拼接起来的,门上的裂缝清晰可见;沙发里的弹簧早就坏了,人一坐上去就会下陷;空调,没有,热水器,没装,他常年洗冷水澡。“就当锻炼身体了。”周光华总是笑着说。由于近亲属都在国外,平时周光华吃饭都是一个人随便对付一下。

  生活上如此俭朴,周光华对待同事和学生却非常慷慨,碰到同事经济上有困难,他总会过问:“我反正一个人,生活上也没啥开销,你们如果经济上有什么困难,尽管问我借钱啊!”每年开学报到时,看到家里比较困难的新生,他会特别关注,时常在生活上给予他们一点帮助。

  当周光华作出捐献全部个人财产的决定,同事和熟悉他的人都觉得不突然。而遗嘱执行团队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留下最多的实物就是书本,几乎没有其他什么值钱的东西。

  等了13年,备受尊重的遗嘱终得执行

  2000年前后,周光华找到他的第一届学生、原嘉兴电厂总经理戚国水,说起了自己的身后事。他希望在去世后,由戚国水等人来办理他的后事并处理遗产。

  2004年,周光华被确认身患重病。在病床上,他立下了遗嘱:过世后将自己的存款及房产变现所得全部捐赠,用于教育事业。遗嘱中,他给帮助过他的亲戚和同事都留了钱,虽然金额不大,他记得非常详细,并写下了对方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周光华去世后,戚国水等人遵照遗嘱,将钱一一送到了受遗赠人的手上。

  捐赠看似简单,执行起来却不易。由于周光华的至亲都在国外,房产处置便复杂了很多,遗嘱执行人之一的万易为此奔波多部门协调,可问题多年得不到解决,周光华的遗愿只能被搁置。2015年,周光华生前的房产面临拆迁,可直接拿到拆迁安置款,这为遗嘱的继续执行带来了机会。

  房产拆迁处置完后,遗嘱执行团队共拿到拆迁赔偿款、补偿金、过渡费、搬家费等共180多万元,再加上周光华生前存款,遗产总金额有230万元。钱到位了,遗嘱执行团队跟周老师唯一的女儿取得联系,转达了周老师的遗愿,并征求她的意见。女儿明确表示,遵照父亲的遗嘱执行,她一分钱也不要。

  周光华的遗嘱里,并没有明确捐赠的具体对象和内容。遗嘱执行人通过九三学社上海市杨浦区委、九三学社云南省委有关人员牵线,联系了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何元乡,得知该乡教育资源匮乏、硬件设施陈旧,亟需资金改造。遗嘱执行团队去当地全面考察后,一致同意将周光华的230万元遗产捐给莽王小学。其中,150万元用于学校扩建,其余80万元设立“周光华教育基金”,用于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品学兼优学生的奖励和教书育人楷模教师的奖励与业务培训。

  大爱传递,振兴教育正是老人的遗愿

  莽王小学进门泛黄的墙面上,“教育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的红色大字格外醒目。

  莽王小学有14个教学班,共有在校生423人,其中,寄宿生就有254人。由于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资源紧张,教学楼和宿舍楼已无法容纳更多学生学习和住宿。因为教室不够,学校在教学楼旁搭建了一排彩钢板房当临时教室,可这一“临时”,就是三四年时间。

  旧教室里,是斑驳的墙面、木制的课桌、长条的凳子。宿舍里,两个上下层的大通铺就几乎占据了所有空间,床板还是用不规则的木头拼成的,就是这样,一个房间里还要住三四十个孩子,每个孩子的铺位仅五六十厘米宽。

  2016年,为改善办学条件,莽王小学在原校址旁新征土地22.6亩用于扩建,扩建工程一期教学楼项目估算总投资290万元。因资金存在一定缺口,新教学楼一直没有建起来。校方表示,周光华先生的捐助将对学校扩建工程的顺利实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周光华教育基金”的设立,将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来到学校,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真正实现细水长流。

  捐赠仪式上,保山市副市长宋光兴说,施甸县地处偏远、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周光华先生捐赠230万元教育基金的善举功在当代、利泽千秋,“我们会管好、用好这笔资金,也会弘扬周光华老师的大爱精神,教育学生学会感恩,传递好爱心接力棒。”

  故世13年后,周光华的遗愿终于完成——本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为振兴一方教育略尽绵薄,这是老人留下最珍贵的遗产。

  (杭州日报 通讯员 陈丽莎 俞海峰 记者 史洁 文)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