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杭州用梦幻联动推动文旅破圈

· 杭州举办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 “圈”出百姓幸福生活——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的杭州新实践

· 铂金奖!杭州花境作品荣获2024上海(国际)花展最高奖

· 让市民享受更丰富的“公园20分钟” 杭州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至2035年)出炉

· 杭州这两名好人上榜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 运河游船推出“一日通” 一日内可无限次换乘

· 杭州亚运会“长尾效应”显现 赛事经济热力足

文明播报  
>>更多  

· 老师脚骨折坚持“站”讲台 师生轮流“护送”上下课

· 西湖景区垃圾分类主题巴士“上线”了

· 一边是倾力寻找 一边是真诚感谢 清卫员翻遍18个垃圾桶只为帮学生这个忙

· 23年前写下“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浙大女生已成为优秀企业家

· 地铁1号线到站 乘客都不下车 全在等……

· “杭州太让人有安全感了” 地铁站这一幕引来网友感叹

· 看“隐藏的战争”传承红色精神

· “掰开揉碎”让镇村干部听得懂有收获 临安“聚红星”宣传团“声”入人心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道德建设
榜样力量·杭州温度丨淳安浪川双源完小爱心送教团队:用坚持守护初心
杭州文明网     2022-03-03 08:30:00
 稿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 吴阳杰

  编者按

  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自2005年以来,杭州先后评选出160余名“道德模范(平民英雄)”和130位“最美杭州人”。无数个平凡又不凡的身影,成为美好杭州最生动的注解。浙报杭州分社联合杭州市文明办推出《榜样力量·杭州温度》,剖析榜样的心路历程,听听他们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理解,汲取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

  2月10日,正月初十,虎年春节后难得的一个晴天。下午3点多,一辆越野车行驶在淳安县浪川乡蜿蜒的山间小路上,到了竖着“钱川村”站牌的位置靠边停下。车上下来一个穿黑色羽绒服的高个男子,打开装得满满当当的后备箱,左手拎起一箱苹果,后手提上一箱牛奶,踏着轻快的脚步,穿过一畦青菜地、路过一片桑树林,走进一幢水泥外墙的二层小楼,伸长脖子亲切地叫着:“莹莹,莹莹。”

  “蒋老师你来啦,新年好,新年好。”伴随着甜甜的招呼声,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女孩满脸笑容地从房间里迎了出来。

  粉色的发箍、粉色的羽绒服、粉色的袜子……“轮椅女孩”汪凌莹长大了。今年18岁的她,跟同龄的花季女孩一样,有一颗粉色少女心。“下午1点多,蒋老师微信里说要来,莹莹可开心了,特意把头发梳起来,戴上最喜欢的发箍,还穿上了过年的新衣服……”同样坐在轮椅上的莹莹妈妈在一旁说。

  6年时间,25个乡村老师,在大山深处走了3000多公里路,风雨无阻为“轮椅女孩”送教上门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2017年,淳安县浪川乡双源完小爱心送教团队被评为第十三届道德模范。

  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爱心接力,这个用行动“讲”了6年的温暖故事还在继续,我们也一直持续关注。

  “一个都不能少”

  “校长,求求你让我来读书吧,不然我和爸妈都没有饭吃。”看着眼前依然“禁锢”在轮椅上的汪凌莹,蒋有兵回想起2014年9月1日,汪凌莹第一次见到他时,让他瞬间红了眼睛的那句话。

  彼时,蒋有兵刚到双源完小上任。开学第一天,他正在办公室里忙着核对学生名册,抬眼看见一位中年男子先后背着一个小女孩和一个中年妇女走进来,再把她们往椅子上一放,汪凌莹一家三口就这样出现在了蒋有兵面前。

  “当时,莹莹只上了一天学,就不得不退学,最大的问题是上厕所,她上一次厕所,要两三个老师帮忙抱去,那时候学校总共才2个女老师,完全顾不过来。”看着莹莹眼里涌起的雾水,蒋有兵作了一个决定:“既然上过一天课,就是我们的学生,不能让她失学,要让她跟其他孩子一样有梦想有希望……”

  坚守“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此后六年时间,双源完全小学的25位老师,先后接过这支特殊的教育棒,每周一次来回奔波8公里送教上门,每次上课1-2小时。老师们有的走路去,有的骑自行车电瓶车去,也有的开车去。送教的路他们走了3000多公里,相当于北京到三亚的距离。

  “蒋老师他们是2014年的9月下旬开始到我家来上课的,每个礼拜都来。”莹莹是个特别懂事又心怀感恩的孩子,第一次见蒋有兵,第一次在家里上课,第一次收到老师们送的新年礼物,这些时间节点她记得比任何人都清楚。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时间的年轮刻印下25位老师接力送教的足迹。在老师们的陪伴呵护下,坐在轮椅上的汪凌莹,在家念完了小学。

  2020年7月2日,汪凌莹小学毕业了。这一天,汪凌莹以六年级学生的身份回到双源完全小学,参加县里为她举办的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

  这是一场爱的交接仪式,也是一次爱的延续。王苏妹代表25名接力送教的老师,将接力了6年的送教袋传递给了浪川乡初级中学的老师代表童祥。

  一棒棒的接力,帮助汪凌莹找回了自信,点燃了生活的希望。“最幸福的事就是一直有书读,现在每个礼拜,浪川初中的老师来给我上课,我穿的这件新衣服,是初中老师年前来的时候送我的,穿着可暖和了。”莹莹拍拍身上的粉色羽绒服一脸幸福。

  在莹莹上初中后的这两年,双源完小爱心送教团队老师们的变化也很大。因工作调动,校长蒋有兵先后到郭村小学、梓桐镇中心学校任教;第一个报名参加爱心送教的王苏妹老师,始终扎根在双源完小,用心跟孩子们在一起,成为守护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女神”;教莹莹唱《小星星》的毛泽恩老师已经退休;调到浪川乡中心小学教书的王彩君老师,嫁到了离莹莹家开车仅几分钟路程的村子里,去年刚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还有6名老师前后考到千岛湖城区的学校工作……

  “我的爸爸,为什么对别人那么上心?”

  “看见妈妈送我的故事机好用,就让妈妈再买一只送给她;看见我的芭比娃娃漂亮,也去店里买个同款送给她;周末本该属于我和妹妹的爸爸,却一早开车去了浪川的大山里。所以,有些时候我特别不能理解,这明明是我的爸爸,为什么反而对别人那么上心……”去年暑假,担任淳安县第十八届中小学生“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书征文活动评委时,当王彩君老师读到这一段,眼泪夺眶而出。

  “谁对蒋校长和‘轮椅女孩’的故事这么清楚?确认过署名后才知道,这篇《小星星里的希望 ——读<深山点灯人>有感》是蒋校长的大女儿写的,感动了很多人,获得了杭州市征文比赛的一等奖。”王老师说。

  蒋有兵的大女儿说,“读了《深山点灯人》这本书,张玉滚校长的精神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他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为了能让轮椅女孩汪凌莹姐姐有学上,他毅然下定决心和学校的老师们一起每周送教上门,一送就是六年,一走就是3000多公里。不管烈日炎炎,风雨交加,还是冰天雪地,都没有阻挡他们送教的坚定步伐。”

  作文里还有一段话让人动容:“直到2017年11月20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杭州电视台,参加了爸爸和他团队的颁奖典礼,倾听了他们背后的感人故事,那一刻,我哭了。但看到台上的爸爸和老师们原来是那么无私那么伟大,那一晚,我笑了。哭笑之间,我也终于明白了原来爸爸对她这么上心,只是想尽自己微薄的力量让她对外面的世界多些了解,对世间的美好多些记忆,对未来的生活多些选择。”

  在蒋有兵的大女儿眼里,双源完小爱心送教团队的老师们就是大山深处的“点灯人”。不论身在何处,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善心、责任心,坚守教育的初心。

  “一个人的轮椅课堂,照见了乡村教师的伟大,也照见了残疾孩子受教育的问题。汪凌莹是个例,但这个个例反映的是淳安教育的一个层面——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求学求教、共同向上。”淳安县教育局副局长徐建平说,在淳安,像汪凌莹一样无法进入学校上学的特殊儿童总共有40多人。面对特殊的孩子,要用特殊的方式,在特殊的条件下,开创特殊的教育,并给她们创造一个和其他孩子尽可能一样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机会。

  当天采访结束,莹莹坚持让爸爸推着她送我们到村口停车的地方,还多次温馨提醒:“蒋老师开车慢点,注意安全。”看着后视镜里莹莹始终面带微笑,对着远去的车子不断挥手的画面,心头微微一颤,或许,这就是“明明是我的爸爸,为什么反而对别人那么上心”的最好回答。

  “为大山深处更多特殊孩子燃灯”

  汪凌莹不是最后一个,也不是唯一的一个。以榜样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引领人,淳安县教育局于2015年开展送教上门服务项目。“不落下每一个、不抛弃每一个,为每一个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教育教学服务,这是我们开展这项服务的初衷。”淳安县教育局副局长徐建平介绍,我们的特殊教育就是要用特殊方式,在特殊环境中,面对特殊的孩子,创造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学习和成长机会,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教育的温暖。”

  打那时起,淳安县教育局就组织各学校根据学情组建送教上门服务队,固定送教对象,开展“一对一”送教上门服务。

  送教内容丰富多样,既有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文化课,也有足球、歌唱、绘画等兴趣拓展课。送教服务队还可根据具体送教对象的实际学情作出相应调整,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据统计,目前,淳安县每学年约有50余名(动态变化)左右适龄残疾儿童受益于该项目,有效解决了一大批重度肢体残疾、智力残疾、脑瘫等重度残疾儿童不能去普通学校或特殊学校就读的上学难题。

  2018年,淳安县教育局协同县残联、淳安县财政联合下发《淳安县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实施方案(试行)》,这份《方案》在为送教上门活动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同时,也为有效完成重度残疾孩子的教育安置工作提供了保障。

  “这是送给全县特殊孩子的一份礼物,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具有淳安县户籍,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6-15周岁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徐建平介绍。

  翻开这份“送教上门”实施方案(试行),上面清晰规定了“送教上门”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等信息。比如,每个服务对象上门服务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每周1次。每次服务3-4个课时,累计一学期不少于16次,60个课时;根据送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教学活动设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截至目前,淳安县共有30余所学校,40余个送教团队,130余名教师参与送教上门暖心活动,累计送教服务880人次,100余位重度残疾学生在家受益。”徐建平表示,接下来,淳安县教育局将协同县残联、县财政局,将“送教上门”工作从义务教育向幼儿教育和高中教育拓展延伸,用行动提升温度,为大山深处更多特殊孩子燃灯。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