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 文明聚焦 | 上级精神 | 文明播报 | 区县动态 | 未成年人教育 | 道德建设 |  志愿服务 |  市民教育 |  文化杭州  
文明聚焦  
>>更多  

· 杭州高质量建设国储林探路“生态共富”新模式

· 杭州推出关爱困境儿童心理健康15条措施

· 杭州的“幸福密码” 就在“家门口”的社区食堂

· 杭州一大波体育场馆免费开放

· 2024年第一季度“杭州好人”公示

· 第三届钱塘区道德模范(最美钱塘人)发布仪式举办

· 逐绿生金 “颜”与“值”共攀登

· 连续17年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杭州到底幸福在哪里?

文明播报  
>>更多  

· 老师脚骨折坚持“站”讲台 师生轮流“护送”上下课

· 一边是倾力寻找 一边是真诚感谢 清卫员翻遍18个垃圾桶只为帮学生这个忙

· 23年前写下“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浙大女生已成为优秀企业家

· 地铁1号线到站 乘客都不下车 全在等……

· “杭州太让人有安全感了” 地铁站这一幕引来网友感叹

· 看“隐藏的战争”传承红色精神

· “掰开揉碎”让镇村干部听得懂有收获 临安“聚红星”宣传团“声”入人心

· 油爆虾厨师变身西塘河守护者

主题活动  
>>更多  
12.jpg
12.jpg
12.jpg
12.jpg
19.jpg
12.jpg
   首页 > 道德建设
坚守17个年头的清凉 是约定,也是情意
杭州文明网     2021-08-26 17:28:10
 稿源: 杭州文明网
 编辑: 王 洁

  

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下午1点,未时到了,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刻即将开始。

  在家中短暂休憩后,76岁的王惠玲匆匆换掉了身上湿透的衣服,又穿上了一件湛蓝的志愿者服,回到杭州濮家联合社区10幢楼下。

  靠着墙根,在一个卷帘雨棚的覆盖下,一条从家中搬来的长桌子和几把木椅子,三四把水壶和两个大茶桶,以及五个装满茶水的玻璃杯,这就是她坚守了17个年头的凉茶摊。

  从2003年开始,每到炎热的七八月,这个爱心凉茶摊都会如约而至,为过往路人提供一份夏日中的清凉。

  7月29日,下午1点至3点,钱报记者走进濮家联合社区,见证了未时高温下忙碌的凉茶摊。

  工人、快递员、保安……1小时内,十多人来这里歇脚喝茶

  阳光晒得刺眼。

  所幸,凉茶摊靠着墙根,暂得一片阴凉,但四周的空气依然闷热无比,温度已经爬上了38℃。

  “来来,喝口茶,消消暑。”王惠玲端着杯子站在长桌后,热情地招呼着我们。

  “今天太热,来的人还蛮多的,茶水喝到第三桶了,白开水也有两桶了。”她已经忙活了一个上午。

  这天早上不到6点,王惠玲出门到凉茶摊边发煤炉、烧开水,在茶桶里接连泡上了两个茶包,准备好满满一桶茶水和一桶白开水。“6点半,就有不少人在摊位边排队等着装茶水喝了,大多都是周边的工人,接好了茶水再开工。”

  坚守了17个年头,王惠玲对这些常客的饮茶习惯已经相当了解,“附近的快递员、保安喜欢喝茶水,清洁工更喜欢喝白开水,所以我们准备了两个品种。中午人少些,下午2点以后,就又会多起来了。”

  果不其然。下午2点多,形形色色的人走进了这个狭小却考究的凉茶摊。

  “咕咚、咕咚……”戴着草帽的袁师傅从长桌上端起一杯凉茶,一饮而尽,“这里凉茶好喝,解渴。”袁师傅笑着说,自己是这个凉茶摊六七年的老顾客了,一天要来喝两三次,“我在附近施工,喝这个凉茶降降温,再到工地上,工作也更顺心了。”

  在太阳的炙烤下,骑着三轮车收废品的汪师傅也一头扎进了这里,仰脖大口喝完一杯茶,又接满了一瓶带上车,“我一天要在附近逛很多圈,每次经过这里,都能歇歇脚、喝个茶、纳个凉,难得啊。”

  还有,送快递的章师傅、骑着电动车送水的余师傅、小区保安、清洁工……一小时里,十多人相继在这里停下了脚步,寻得炎炎烈日中的一份清凉。

  倒茶,洗杯,烧热开水……17个夏季的坚守,每周14人轮班

  其间,王惠玲几乎停不下来。

  行人喝完一杯茶,她便利落地将水杯放入洗剂和清水池中,仔细清洗三遍,以保证干净又环保;眼看茶桶里的茶水不断减少,她会提前再烧热几壶开水,放凉,以冲调控制温度……

  她一边忙活着,一边时不时用毛巾擦去脸颊上的汗水,没多久,中午刚回家换过的衣服,领口又被汗水浸湿。

  “凉茶、凉茶,关键在凉,热气腾腾的肯定不行,大夏天应该喝点解暑的。”王惠玲解释说。为此,这个凉茶的用料也很讲究,除了有绿茶、红茶、桑叶、菊花外,还有一种叫“六月霜”的草本,“‘六月霜’不仅口感好,还清凉,防中暑,是我们从中药房买来的。”

  守着这个凉茶摊,每天至少要烧20壶水,两个月下来煤饼就要花近六百元,再加上采购茶包等材料,开销不小。

  自掏腰包,又耗费时间和精力,但王惠玲乐在其中,因为“有很多人需要,也有很多人用各种方式支持着”。

  “2003年,我59岁退休在家,社区主任看我闲不下来,就半开玩笑地说,‘你要不摆个凉茶摊嘛。’” 王惠玲回忆说,因为那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提议,自己就和老居民王桂凤一起,在小区弄堂里支起了凉茶摊。

  第二年,凉茶摊就已经是拥有14位义工的“大部队”了,“一到七八月,我们14人就每天两个人值班出摊,一周轮一次。”

  17个夏季,王惠玲和她的伙伴们就这样一路走了过来。只是,这支队伍都是六七十岁的人,有的因年事已高等原因而退出,有的已去世。但时至今日,这个爱心凉茶摊从未缺席,有人退出就有人顶上。

  除了义工,还有不少人以捐助茶叶等形式助力凉茶摊。“今年5月,就有人转交了14包龙井茶给我,说是以前喝过我们的凉茶。”王惠玲坚定地说,“只要有人喝,这个凉茶摊就会一直摆下去!”

  (钱江晚报记者 张蓉 通讯员 罗文婷 邵帅 文/摄)

 相关报道:
[ 打印该页 | 关闭窗口 ]  
  地方文明网站

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杭州网协办 杭州文明网 ©版权所有